男子自办“私塾”教子 15岁儿子高考过二本线
发表时间: 2010-06-30来源:

 侯相如将《小窗幽记》、《格言联璧》等古典著作中的经典片段用毛笔摘抄下来,教孩子为人处世之道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家中客厅就是父子俩的课堂 记者 张杰 摄

侯禹光爱好广泛,弹电子琴是其中一种本报记者 雷佳 摄

■儿子只上过小学一年级,在家学习八年,去年参加高考曾过三本线,今年高考成绩过二本线

■这位父亲称“我的孩子不是神童”,期盼儿子将来能到国外深造

    6月25日,当同龄人还在为中考做准备工作时,西安15岁的侯禹光已接到了524分理科高考成绩的短信,其分数超过今年理科二本录取分数线24分。不过,除了年龄和分数,这个男孩最受瞩目的是:他是在家由父亲教授学业,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而且连续两年分数超过本科线。“我的孩子不是神童,一般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昨日上午11时,在未央区三桥街办建章路某小区一单元房内,侯禹光的父亲侯相如说:分数不能决定一切,自己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个苦差事。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坐在一旁的侯禹光静静地听着父亲和记者交谈,显得温文尔雅。户口本显示,侯禹光1995年出生。回答记者问题时他均以“父亲”称谓爸爸,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思维缜密。在谈到网络游戏、QQ聊天时,他又显得很调皮。“其实,2008年就有让他参加高考的想法,只是当时觉得火候还有些欠缺。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442分,超过当年理工类三本430分的录取线。”侯相如说:“今年524分的成绩未达到最佳状态,但能说得过去,所以决定让其上大学。”

    对于高考志愿如何填报,侯相如称,按照目前小学到高中的培养,自己可能还有一些方法,但对于未来的培养,还需要让儿子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按照儿子的想法,最后填报的是中国计量学院。

    他期盼,侯禹光最好能在大学毕业后到国外深造一番。

    对话特别父亲

    为何不进学校

    “看娃每天做作业太累”

    “从4岁开始,我就教他读《三字经》、《千家诗》及唐诗宋词。但6岁上小学一年级后,我发现他上学十分吃力,特别是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到晚上九点多还做不完。”侯相如说:“看到孩子每天这么累,当时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做完作业,让他早点睡觉。”

    侯相如说,他1990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毕业分配至西安一家企业档案室,1997年开始在这家企业的子弟学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妻子是同单位配电室工人,曾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进修过。

    2001年,侯相如看到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天天晚上写作业要写到很晚,而且课本中的内容孩子理解得慢,在班级中排在后面。当时,侯相如就萌生了自己在家教孩子的想法。2002年暑假,他把儿子接回了家,开始家庭式教育。2003年,他正式离职安心在家教子。

    教子有啥秘诀

    学习内容安排超前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为考试而考试,学生成了考试机器,而且还是分阶段教育。”侯相如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按照应试教育模式,至少要换两到三次老师,因每个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同,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出现脱节。

    对于学习内容如何安排,侯相如说,比如数学,在儿子七八岁时,他就开始向其灌输高中理论。而针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他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他买了一些教学仪器,让其在组装轮船的过程中,告诉他什么是杠杆原理;在组装收音机时告诉他电流、电阻的应用。其爱人主要教授孩子英语,其他的课程由他承担。同时,除了高考和考前模拟考试仅有的几次考试,从小至今没有给孩子安排过考试。

    感觉有何缺憾

    独学缺乏竞争

    “高考成绩和同龄人相比,这种教学方式的确不错,但存在缺憾。”侯相如说:“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孩子缺乏竞争,要不然高考成绩还能再高一些。”

    他表示,针对孩子和社会接触少、生活阅历少问题,侯相如对此进行了恶补,比如针对《中国法治报道》、《今日说法》的案例,会和儿子仔细剖析其中的缘由,互换位置进行思考教育。特别是培养儿子学武术、学太极拳、学弹琴,对于其走向社会、建立朋友圈是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