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擦鞋救母”彰显“重孝悌”客家人文精神
发表时间: 2011-06-16来源:

 

       古有蔡顺“拾椹供亲”,今有伟科“擦鞋救母”。家境贫寒的龙川车田镇13岁少年骆伟科,徒步数百公里从河源到广州擦鞋为患脑瘤母亲筹集手术费,以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和坚韧,以一个出人意料甚至有悖常理的举动,续写了一段现代版的《二十四孝》,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彰显了“重孝悌”的客家人文精神。
       从“孝”字引发的大爱,是这个少年郎的精神源泉。“孝,德之本也”;“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源”。“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客家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客家人以“重孝悌、重名节、重文教、重信义”著称,而这“四重”,构成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河源是客家先民最早涉足地,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精神厚重博大。孝心少年骆伟科,正是古邑大地孕育的一个“重孝悌”典型。 
       “孝”是客家人的图腾。孝心少年骆伟科“擦鞋救母”,既让人们深深理解了大孝无言、大爱无声的真谛,更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他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举动之所以能够感动成千上万人,就在于人们对“孝悌”的高度认同,就在于对社会转型期传统美德标杆缺失的一种弥补。在这个意义上,孝心少年骆伟科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精神层面的自我审视和检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感动——因为感动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净化,我们更需要因感动而深入内心、深入骨髓的自我检讨。联想起两个月前发生的上海一留学生只因学费问题争执竟在众目睽睽下刀刺母亲的恶性事件,我们更加感到孝道重建刻不容缓。 
       自己对家庭尽伦了吗?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基础就是从家庭开始的。对家庭尽伦,也就是对社会尽职。古时候,“孝悌”是立足之道、做人之本。时代在发展,孝文化的传统思想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但弘扬孝心少年骆伟科的“重孝悌”美德,倡导孝道精神,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与之相关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河源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9.43%,高于全国的8.87%和广东省的6.75%。根据联合国制定的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为老龄社会的人口学标准,河源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对老人的赡养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繁重。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除政府应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外,弘扬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尤显重要。大力弘扬“重孝悌”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的孝道传统,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老人幸福,更关系到社会安定和谐。对家庭尽伦,便是对社会尽职。孝老爱亲,决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孝心少年骆伟科的举动,让天下父母深感慰藉,让社会各界深受感动。孝心大爱激荡河源,一场帮扶孝心少年的爱心大行动正在古邑大地开展。我们期待,孝心少年“擦鞋救母”的故事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行动,能够成为复兴“孝悌”之传统美德的契机和催化剂。 
       我们坚信:孝,是和睦家庭之基石,是和谐社会之清流!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