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位苏老师 呵护未成年人心灵健康
发表时间: 2010-05-05来源:

 

      江苏省苏州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04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制定了《苏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落实了每年500万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5年内办好50项未成年人实事工程,形成了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一百六十多位“苏老师”庄严宣誓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于2006年5月建立,是依托“苏老师”团队、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成长中心”成立以来,坚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比成功更重要”的工作理念,整合各方资源,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细致周到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欢迎,成为苏州家喻户晓的公益品牌,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苏老师热线

      一、明确定位,建立工作机制

      “成长中心”由苏州市文明办、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大学共同主办,是一个非盈利的独立运作的社会法人团体,主要功能就是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服务。“成长中心”采取政府搭台、志愿参与、公益服务的运作模式,坚持走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道路,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抓机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抓“苏老师”团队整合。指导老师是“成长中心”对外服务的基本力量。“成长中心”的指导老师全部为我们在社会上招募的具有专业资质、有志于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志愿者。每位指导老师必须具有国家二级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愿报名两种方式,以及面试、上岗培训等程序,符合要求的才能被正式聘用。目前,“成长中心”有162位 “苏老师”,他们中有高校的心理学专家教授、中小学校教师,有医生、律师,也有公务员、媒体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者。他们全部以志愿者的身份,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服务。“成长中心”还聘有4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热线维护、面询安排、对外宣传、联络交流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抓功能设施完善。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成长中心”按照专业化工作的要求,投资100多万元,在沧浪少年宫内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及活动场所,建有“沙盘”工作室、家庭访谈室等5个不同功能的面询室和儿童游戏治疗室、接待休息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专门场所,安装了同时可以接听5条线路的热线电话。三是抓资金落实保障。“成长中心”的正常运转,必要的工作经费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中心”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⑴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解决基本运作经费。每年由市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年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由“成长中心”负责落实完成。文明办从市级未成年人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对“成长中心”给予补助。这块经费每年约有6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开展各项活动,聘请专家讲课,电话热线、电脑网络及基本设备运行,水电、房租、固定聘用人员的费用等)。(2)通过为团体提供服务与协作等形式,解决成本性的费用。比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适当收取成本费用。⑶接受单位及个人的捐助,补充工作经费的不足。四是抓制度规范管理。为了保证“成长中心”各项服务优质高效,保证每一位指导老师的服务符合规范,“成长中心”制定了接听热线、面询、危机干预、工作考评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编印了《“苏老师”工作手册》,组织了上岗前的专业培训。制定了“苏老师”管理学习规范,落实了严格的“苏老师”准入制,年度资格审核,动态评优考核制。让每一位到“成长中心”工作的指导教师明确自己权利和义务,明确责任和工作规范。

  二、搭建平台,培育服务品牌

      为塑造“成长中心”的良好形象,扩大“成长中心”的影响,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成长中心”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以“苏老师”作为开展服务的品牌。“苏老师”不是指某个人,而是代表一个指导老师群体,“苏老师”的“苏”既有苏州地域特色,同时又与舒心、舒畅的“舒”谐音。我们进行了专门形象设计,统一了标识,并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成长中心”开设了五个“苏老师”对外服务平台:一是开通了“苏老师”热线。“苏老师”热线65202000,96111每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热线咨询服务。二是开展“苏老师”面询。平时晚6点至9点,双休日早9点至晚9点,免费接待预约面询。三是开设“苏老师”短信平台。通过短信交流,回答孩子及家长的短信咨询。四是开辟“苏老师”QQ聊天。通过网络即时对话交流的形式与孩子们沟通,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五是开发“苏老师”网站。孩子及家长可以通过网站联系预约面询,与“苏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从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底,共接听热线电话21989个,接待面询4853人次,并成功地进行多起危机干预。一些外地的未成年人也通过网站等了解了“苏老师”,经常与“苏老师”进行远程交流。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碰到各种困惑烦恼时想到了“苏老师”,主动找信任的“苏老师”说心里话,把“苏老师”当作朋友,把“成长中心”当作解除成长烦恼的心灵港湾。许多家长看到“苏老师”的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看到在“苏老师”的指导下孩子身上的变化,由衷地赞叹:“苏老师”是孩子们心灵的守护神,政府为未成年人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许多孩子给“苏老师”送来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小礼物,许多家长给“成长中心”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p#副标题#e#

苏老师结对福利院儿童:阳光结伴夏令营

  三、延伸拓展,构建心理教育网络

      按照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成长中心”除了点对点的为未成年人提供指导服务以外,更加注重发挥“苏老师”优势,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领域,构筑全社会教育网络,在未成年人的心理防护、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组建“苏老师”讲师团。“苏老师”讲师团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实际情况,准备宣讲课题,开出宣讲课题菜单,由各个学校、社区点菜,由“苏老师”上门提供免费的“菜单式”心理辅导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入学适应心理辅导、学习方法与习惯养成、考前心态调整,学生情绪调适、自我意识、青春期心理辅导,网络成瘾矫治和健康休闲活动辅导,挫折教育、人际沟通技能技巧,青年教师如何自我成长,怎样做个快乐成功的班主任等等。由于课题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讲座深受学校、社区的欢迎。二是组织实施“苏老师”“六进”工程。为了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组织开展了“苏老师”“六进”工程。⑴“苏老师”走进学校。由“苏教师”一对一地协助中小学班主任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排忧解难。⑵“苏老师”走进社区。利用寒暑假,“苏老师”来到社区孩子们中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⑶“苏老师”走进特殊群体。“苏老师”们来到儿童福利院、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给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以特殊的关爱,还针对劳教犯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⑷“苏老师”走进媒体。“苏老师”走进市电台未成年人专题广播栏目“阳光地带”,运用直播、互动的形式,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与《苏州日报》、《姑苏晚报》联合开通热线,开设专栏,回答未成年人及家长的心理困惑。⑸“苏老师”走进广场。定期到市区中心广场以及各个社区的市民广场,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宣传咨询活动。⑹“苏老师”走进市民讲堂。以月月讲的形式,长期坚持为市民开设公益讲座。三是举办公益“快乐成长夏令营”。每年都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夏令营。2009年举办了三期公益夏令营,分别是以“关爱”为主题面向福利院孩子的,以“融合”为主题面向外来务工子女的,以“亲情”为主题面向有沟通障碍孩子的。四是举办教师研修班。“成长中心”每年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为初中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德育干部进行岗位培训。目前已给1000多名教师提供了120课时培训,有效提升了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参加研修班的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研修切合实际,很有帮助,非常需要。五是建立三级防护网络。全市依托“成长中心”,建立了学校、社会联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级防护网:第一级是学校班主任。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掌握情况,进行初步处理;第二级是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每个学校都建有心理健康活动室,配有专职心理老师。班主任力不从心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心理健康老师参与共同解决;第三级是“成长中心”的“苏老师”。班级、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转介到“成长中心”,由“苏老师”指导解决。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般不愿直接面对本校的老师,有了“苏老师”,这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三级防护网络的构建保证了每一位在校学生,都能及早得到必要的帮助。六是推进“苏老师”分站建设。从2007年开始,我们又启动了“苏老师”分站建设工作,要求每个县级市建设“苏老师”分中心,有条件的社区、乡镇建分站,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目前,5个县级市全部建立了分中心,社区、乡镇分站已建设了22个,这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四、培养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老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工作,但又作为志愿者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如何让他们在“成长中心”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持久的工作热情,是我们近年来特别注重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感到,“成长中心”既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的一个服务平台,同时也应该是“苏老师”们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平台。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苏老师”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苏老师”们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给孩子们心灵关怀和成长指导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大的升华。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建立“首席苏老师”核心团队。聘请专家级的指导老师担任“首席苏老师”,目前有8位“首席苏老师”,他们不仅是专业方面的带头人,还参与“成长中心”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二是组建专业成长小组。根据每一位“苏老师”的专业特长,组织了精神分析、家庭疗法、认知疗法、短焦疗法等学习成长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月举办一至两次小组成长活动,开展互助学习。三是加强研究和积累。由“苏老师”组成课题研究组,先后完成了《苏州市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苏州市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状况调查报告》、《苏州市未成年人性意识现状调查报告》等多个调查报告,为有关方面提供了工作依据。四是举办专家讲座和督导活动。每季举办一次高层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介绍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每季举办一期国家级督导师案例督导。每月举办一次 “首席苏老师”案例分析督导,由专家级的“苏老师”与大家一起,对实际案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最佳解决方法和路径,有效地提升“苏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每两周开展一次学习分享活动,让“苏老师”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专业修养。五是组织外出培训学习。组织“苏老师”们先后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参加“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高层论坛”,观摩上海师大的“沙盘”疗法实操课等活动。鼓励“苏老师”个人参加培训,“成长中心”每年给每人一定金额的培训补贴。六是进行表彰激励。“成长中心”每年都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年累计为“成长中心”服务达到一定时间的“苏老师”给予表彰奖励。经常组织开展快乐拓展活动,召开茶话会、座谈会,让“苏老师”们交流互动,放松心情。经过这些年努力,“苏老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成长中心”已经成为“苏老师”们的精神家园。业余时间,不论刮风下雨,“苏老师”们随叫随到,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来“成长中心”寻求帮助的未成年人及家长,树立了“苏老师”的良好形象。

      “成长中心”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领导多次来“成长中心”视察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上半年,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苏州召开,推广了“苏老师”工作经验,会后,全省13个省辖市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成长中心。近年来,“成长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和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和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江苏省苏州市文明办副主任 邱惠霞)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