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感恩之心走向未来--重访汶川地震灾区的学生们
发表时间: 2010-11-08来源:

 

     流水淙淙、鸟声啾啾、绿草茵茵。在距北川老县城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沐浴在初冬暖阳中的新北川中学迎来了新的一天。

    坐在轮椅上的女孩郭冬梅顾不上欣赏校园美景,急匆匆地自己摇着轮椅往画室赶,洗衣服、画画、补习落下来的功课,这个文静瘦弱的女孩把周末日程安排得很满,“马上快高考了,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

    对这所刚搬进来2个多月的新学校,郭冬梅很是满意,校园各个角落设置了无障碍设施,“这样就不用麻烦同学了”。

    从“帐篷”学校到活动板房教室再到永久性建筑学校,北川中学,这所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学校,这所令温家宝总理格外牵挂的学校,在全国人民及数十万华侨华人的爱心浇灌下获得新生。

    在新落成的北川中学,每一座楼、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动人的名字,一草一木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援建故事。在校园里,还专门设立了一面爱心墙,铭刻着爱心人士的名字或手机号码。

    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3000多所学校和北川中学一样,从废墟上屹立而起。

 东汽中学的师生们不会忘记,摆在学校行政楼大厅那幅主题为“海”的巨幅油画,是去年7月学校即将落成时,海军著名画家王玉麟先生强忍着癌症病痛,在学校一间板房教室内创作完成的。

    绵竹市七一大西街小学的学生们不会忘记,是江苏援建者捐出了特殊党费才使这座百年名校浴火重生,在原址拔地而起。

    当灾区学生们安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学习,他们不会忘记,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者为了能让孩子们早日搬进新校园,从挥汗如雨的三伏酷暑,到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7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常常“五加二”、“白加黑”,昼夜不停地施工作业。

    灾区的师生们不会忘记,震后,灾区师资紧缺,来自19个对口援建省市的数千名教师不远万里来到条件艰苦的灾区支教,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两年多来,发生了数不清的故事和难忘的记忆。灾区的孩子们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支持下,一同穿越灾难、走过痛苦。

    两年前的那场地震,在无情夺走了许多孩子花季般灿烂生命的同时,也使一些学生因灾致残。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少年代国洪就是其中一位。

    地震发生后,代国洪陷入半昏迷近两个月。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双腿已经高位截肢,对生活一度失去了信心。在医护人员和爱心人士的鼓励下,代国洪重新“站”了起来。在今年4月的全国残疾人锦标赛上,还获得了游泳金牌。

  代国洪把这块奖牌捐献给了母校北川中学,代国洪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块金牌,我把它献给我的母校,一是感恩社会、感恩学校,二是激励更多残疾同学自立自强。”

    “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很多灾区孩子能够重新站起来、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未来,这一切来得太不容易。”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说。

    “希望是照亮人生之路的火炬,它孕育着力量,孕育着新的生命,大灾重生的我们,脱去了震时的污浊,赶走了头顶密布的阴霾,明媚的阳光已照进我们光辉的未来。”

    “我很庆幸,今天还能站立起来,还有机会选择未来、实现梦想。”

    “如果世间有一种永恒不变的物体,我相信,那一定是真情与感恩。真情,它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在这真情的花朵上,结下了另一种更珍贵的果实——感恩。”

    这是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位位地震灾区的学子们,写在纸上的一段段感悟。透过那些激扬、真挚、而略显青涩的文字,可以看出两年来他们身心发生的变化。

    “多难兴邦”,磨难成就坚强;“凤凰涅槃”,在灾难中懂得感恩自强。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学生们唱的最多的歌是《感恩的心》,在课堂上,“感恩教育”已悄悄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这是汶川县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感恩教育”读本及活动精编》一书前言中的一句话,道出了汶川地震灾区儿女的共同心声。经过重重磨难,学生们着怀着感恩之心大步向着未来走去。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