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进取不止
发表时间: 2011-12-02来源:

马千里局长【右】
与中国新闻调查网副总编、法制与社会新闻中心副主任、雷池文化总编辑江改银


——马千里2011年11月8日在蚌埠国税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提纲

      我是个退休之人,谈不上讲课,随便聊聊。聊我的人生经历,谈我干税务工作的酸甜苦辣,说我退后退而不休的情况。采用闲聊的方式,按一二三的随意组合讲几点,不一定符合逻辑。

      一、 三个一。

      一生主要干了一个字——税。从1950年华东税校毕业,到1999年在省国税局退休,一直在税务局工作,亲历了税务地位“马鞍形”的发展过程。我解放初曾长期兼职共青团工作。

      一个被疑“9岁参加工作”的笑话。一次闲聊有人问我工龄工资?

      我说51元。人家讲我是开玩笑,吹牛皮!说一般60岁退休,你工作51年,9岁就干了?!我说我1934年生,建国前夕当印钞厂童工,1949年参加工作,作为省府咨询员,我65岁、1999年退休,头尾正好51年,故工龄工资51元。我是特例,不合常规,所以闹出了笑话。

      一个特点:爱好学习。我参加工作时,年龄小、文化低,小学毕业,比人差一大截,自感一定要奋发拼搏,加倍努力,才能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人家走一步,我必须走一步半到两步甚至更多才行,否则会永远落后于人。所以我认真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志们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基本上是时时、处处都在注意学习。在华东税校被评为学习模范,到机关后先上夜校学文化,后参加经济理论初级组学习,还自发组织自学小组学哲学,后被省直党委聘为业余理论教员。改革开放后在省委党校和中央党校学习,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还经常到其他班去听课,如饥似渴地广泛汲取知识营养;在党校既是学员,又在本班讲课当“教员”。退休后仍订阅许多报刊,努力争取“活到老、学到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写的和参与写的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有五篇,中国税务学会授予的三篇《对税收十大关系的哲学思考》(1993)、《提高财税运行质量的思考 》 (1999)、《完善增值税问题研究》(参与.1999);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授予的两篇《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参与.2000)、《安徽地税部门征收养老保险费调查》(2002)。

      二、 三个二。

      1.当了二十年正副局长。1974年到1984年任副局长,1984年到1994年底任正局长。我所以当上省局局长,主要是组织培养加上环境和机遇,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局长,我不是把它当作官来做,而是看成一种责任、一个沉重的负担。我江苏老家有六个兄弟姐妹,现在仍在农村“修地球”,没有一个来安徽工作。我到龄后,总局来宣布免职的第2天,就与老伴去湖北旅游了。无官一身轻,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徐久经当官难》的戏,我深有体会。我任职期间大部分是条块共管,矛盾重重,我夹在中间可难受了!如1990年前后企业出口产品是从中央金库退税,所以地方上的政府、财政、企业都拼命搞出口退税,甚至不惜弄虚作假骗税,我坚持税法,予以抵制,被穿“小鞋”,屡受打击,省里竟上报要免去我的局长,幸亏总局了解实情,未获批准。我为此写了一首顺口溜用来自勉:坚持税法理应当,摘掉乌纱又何妨,雪压青松松愈翠,寒凌梅花更绽放。

      2.在职时获得二个省级“劳模”。1956年3月被授予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3年2月被授予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

      3.退休后又获得二个省部级荣誉。新中国六十年大庆时,中共安徽省委2009年9月24日皖【2009】241号《通报》中被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省150名),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9月24日国税函【2009】541号《决定》中被授予“全国国税系统优秀离退休干部”(全国共27人)。

      这都是组织上的信任和鼓励。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事,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做事有个原则,对每一件事,无论大事小事,都认真对待,尽力做好。举个例子,今年7月省老科协通知开会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要求准备稿子发言,我作为副会长通过认真学习打印了发言稿。结果40多人到会只我一人交了稿子,叫我首先发了言,题目是《既要充分肯定建党90年来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看到当前消极腐败的严重危险,决不能让辉煌成绩麻痹忧患意识》,发言受到会长多次鼓励,并被《安徽老年报》头版刊登,标题摘取文中的话,简化为《反腐光靠左手打右手行吗?》由于我在老科协做事认真,有所贡献,还被评优了,提拔了!

      三、 三个三。

      三个没有。我参加工作几十年,上帝保佑,身体还好,基本上没

      有请过病事假。连婚丧大事也没有请假: 1.我结婚没有请假。(裸婚,简单) 2.我老伴生三个小孩我没有请假。(都出差在外) 3.我和老伴的四个老人去世我没有请假。

      这些不是优点,是问题,是缺点。我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父亲、儿子和女婿,应该检讨。当然,现实生活中,有时忠孝也难以两全,但应力求两全。

      我的三个小孩结婚,在我的提议下,也都是不声不响地从简办理,旅游结婚回来后发些喜糖喜烟完事。没有放一个炮竹,没有请一桌酒,没有收一分钱礼。之所以悄悄地办,主要是避免人家送礼。

      三个表扬。一生中受到鼓励不少,较为重要的是: 1.1982年主持安徽税务招干2700人,我坚决抵制开后门,保证了质量,也得罪了权贵,遭受被查,最终受到省纪委表扬。 2.1994年主持安徽税务机构分设受到总局表扬(在全国介绍经验)。 3.1994年主持安徽推行新税制,朱镕基来皖深入调查后认为很好,大加赞扬。

      这些,主要是上级的正确领导。从个人来说,主要是无私无畏,公平公正,认真负责。

      三个难题。1.抵制涉及高层的巨额“出口”退税。 2.追回某领导已退出的“出口”退税。 3.处理棘手的抢房风波。

      四、 退居二线后被聘为“四员”。

      1994年底退居二线后担任了20多个社会职务,主要是四员:

      1. 省政府咨询委咨询员(省府1995.4.20文件聘)

      2. 中国税务学会税收学术研究委员(1995.11.28聘)

      3.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税收学术研究委员(2000.2聘)

      4.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特邀研究员(1996春聘)

      担任这些职务,每年都要承担课题,进行调研,撰写文章,参加研讨会。我写的和参与写的文章,被评为一等奖的4篇,二等奖的8篇。中国税务学会的学术委员是随着学会4年换届每次都有调整的,我已连续多次被续聘,从1995年成立至今已干了17年。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进能退,我已主动提出下届不再干了。最近去金寨天堂寨,看到一个“口”字在中间的很有意思的4个组合字,右边是“ 唯” 的右半部分,上边是“五”,左边是“矢”,下边是“足 ”的下半部分,连起来是“唯吾知足”。我也是在践行这个理念。我们大家都是国税干部,福利待遇还好。最近全国招考公务员,最热的就是海关、国税。我们应当知足,应当感恩,应当善始善终地干好国税工作。

      五、 五个业余爱好。

      打乒乓球(1990年曾获省直厅干乒赛第六名)、打羽毛球(与老伴在空地上随意打,不是把球打死,而是打活,让对方接到,重在锻炼)、打太极拳、散步(经常晚上同老伴散步)、跳交谊舞(任省中老年舞联会会长)。多一样爱好,多一个乐趣。现在社会上灯红酒绿,五彩缤纷,诱惑太多,陷阱不少。建议大家要清醒,要警惕,要选择,一定要培养健康向上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做一个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好税干。

      六、 六个“开头语”。

      我退下来后每年写个《工作情况》,其中的“开头语”是用了些功夫的,主要讲人生的意义和感悟,人生的价值观,讲人老了也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现摘录6个年头的:

      1997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前进,人间才有真情。退居二线后,仍可有所作为,奉献于社会,关键是要找准位置,为有重点;选准角度,为而有度;发挥优势,为而有效。为了把握好人生“第二春”,我坚持上班,勤阅报刊,不断笔耕,努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继续发挥余热,在奉献和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再现。

      2000年:今年是我退休后的第一年。退休,意味着老了。人老不足虑,心老犹可悲。“老年”也是一个开始,是一个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人的思想应当朝着未来,朝着还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正巧,今年也是我担任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和学术研究委员的第一年。我珍惜这些刚开始的第一年,认真对待工作,尽力完成任务,继续发挥余热,度过丰富而充实的老年时光。

      2002年:今年是马年,又是我68(发)岁,有人开玩笑,祝我“马到成功,马年大发”。我不要发,也不单纯养老,只是要发挥点余热,做些有益于税收和人民的事。我本着“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和“立足税收,置身经济,面向社会”的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努力做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虚中有实的工作。

      2004年:今年是我古稀之年。这个“古稀”是老观念了,而今“70不算老,80到处跑,90也不少”。其实七十也是个真正感悟人生的不惑之年,可以使人甘于平淡,活得明白,能说真话,比较包容,随遇而安。最大的不惑是做你想做的事,读你想读的书,写你想写的文章,圆你未圆的梦。

      2005年:今年我已年过古稀,而自我感觉并不太老,只能算个“年轻的老人”。生理的年龄必须承认和面对,而心理衰老的快慢却是可以自己调适和把握的。年轻的心态可以延缓生命,有利长寿,但长寿不是目的,长寿而健康才幸福,才能老有所为。人到老年,应该淡泊名利而又不失进取,知足常乐而又不失追求。应利用自身知识经验,继续发挥余热,走积极养老之路。

      2010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到七老八十的年龄了,但自我感觉不然,“不知老之将至”,正如冰心所说:“我从来没觉得老”。这也好,不为“老”所累。老人要摒弃年龄包袱。人的生命是一个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年轻人可以领略青春花季的璀璨,老年人也可享受成熟季节的丰饶。当然,老年人也要有自知之明,面对现实,知老服老,要向年轻人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融入社会,保持昂扬向上、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健康心态,力求老有所乐,有所奉献。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