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阅读经典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发表时间: 2010-06-01来源:

    天津人民出版社建社六十年之际,推出 “社科经典轻松读”五十种,为读者走近知识与经典搭起一座桥梁

    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一些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这些问题可发现,转型时的中国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能孤立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即“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按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又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状态,唯有在文化的环境中,才会发芽,潜在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传统,其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它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国民素质教育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具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知,而他们却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此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够格,对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