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网络时代的败将?
发表时间: 2009-10-19来源: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

  大家在网上购物,在网上和朋友交流,在网上获取各类新闻和其它知识。这个网瘾到底深到什么程度呢?

  前些日子,《纽约时报》报道了一家典型的美国人的生活:早上起床后,可以不刷牙,可以不吃早饭,但是不能不上网查邮件,上Facebook(一种类似QQ或者MSN的交流工具),还有看当日的新闻。孩子这样,老爸这样,老妈做的早饭就自然无人问津了。最后,无奈的老妈也加入了这个网络大军:索性每天第一件事情也来上网,之后再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百老汇街边的书摊
百老汇街边的书摊

  
百老汇街边的小书摊


  显然,网络已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来也难怪,网络在很多方面确实是神通广大。比方说,想知道怎么做麻婆豆腐—去网上查查;想学些育儿的知识—去网上查查;想翻翻《红楼梦》—去网上看电子版的。。。。 网络,以自己不俗的业绩告诉人们:它可以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

  网络有这么多优点,那还有人去书店买书,看书吗?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今年一月发布的报道显示:书,不仅有人看,而且看的人还在增加。该基金会至从1982年以来,共举行了五次类似的全国范围内针对读书人数的调查。今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成年人读书(包括小说,短故事,戏剧,以及诗歌)的比例比最初的1982年的调查上升了七个百分点。2008年,美国共有一亿六千六百万人阅读了各类书籍。在各类读者群中,18到24岁的年轻人在阅读书籍方面也持上升趋势。在各种书籍中,小说是增长最快的一类图书;阅读诗歌和戏剧的人数在下降。此外,这份调查还显示,即使是网络用户,读书的人数也在增加。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四的网民要么下载网络书籍然后打印出来读,要么直接在网上阅读图书。
巴诺书店哥伦比亚大学分店
巴诺书店哥伦比亚大学分店
  
巴诺书店哥伦比亚大学分店的入口处


  
巴诺书店的分店


  在因特网如此红火的今天,一本畅销书到底能够“红”到什么程度呢?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2003年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售出了八千万本(目前售价约12美元),2007年出版的《哈利波特》售出了四千四百万本(一套六本目前售价约39美元);2002年《苏西的世界》售出一千万本(目前售价约13美元);《会飞的风筝》售出一千万本(目前售价约20美元)。(注:纽约地区电影票售价约11.5美元一张)。

  不可否认的是,因特网抢了书籍的一部分生意。但是,另一方面,因特网在图书销售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比方说,在美国最大的网上零售商亚马逊公司的网站上,消费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上购书。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以在该网站上发表对该书的评论以及给它评分。其他消费者可以参考这些信息决定是否购买。  不过,比起更炫的Kindle和vooks,高科技带给书籍销售方式的变化就显得微乎其微,简直是“小菜一碟”了。Kindle和vooks让书籍变得“面貌全非”!2007年11月,亚马逊公司出品了名叫Kindle的电子书阅读器。这个名叫Kindle的东西大约有32开书籍那么大。读者可以从亚马逊网站(或者其它提供该服务的网站)上把想要看的书籍下载到这本薄薄的电子书上进行阅读。截至到2009年7月,共有超过三十万本书可以为Kindle提供下载服务。虽然Kindle售价不菲(一个最新版内存达4G的2009年5月上市的Kindle DX售价为489美元),但是购买下载的电子书要比普通书籍便宜不少。
  Kindle引发的风暴还未平息,vooks又上市了。这个叫做vooks的电子书把“电视”搬进了书籍里面。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或者在iPhone上“阅读”这种“电视书籍”。比方说一本vooks版本的讲授美容的书籍,读者阅读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可以仔细的观看每一个步骤的细节。一本讲侦探故事的vooks版本的书籍,可以把主人翁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给读者。Vooks售价也比传统的书籍要便宜不少。

  网上购买的传统书籍,可以送货上门;再加上网络衍生的副产品Kindle和vooks的夹击,这样一来,还有人去书店买书吗?

  书店还是有人去的。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公司在2007年的销售额为54亿美元。截至2009年5月1日,该公司在美国各地共有777家分店。这显示,书店在面对网络的强烈冲击之下,仍旧坚强的生存着。

  拥有至少五百年历史的书籍和仅有短短几十年历史的网络,到底鹿死谁手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要是真的发展到像科幻小说描述的那般,人们都对着各种电子显示屏来做事的话,那真是文明的悲哀。毕竟,我们的文明是这样延续的:打开台灯,坐在桌子前,静静的阅读书籍。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