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数字中国图景渐趋清晰
发表时间: 2021-05-10来源:
数字中国图景渐趋清晰
邵春堡
 
【导语】随着数字科技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由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构成的数字中国图景渐趋清晰。融入世界、走向未来,“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如何加速落地?
 
随着数字科技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能感受到万物皆数,而且数字间的关联正在上升为一种普遍规律。像土地意味着农业时代、机器意味着工业时代,数字意味着数字时代。数字时代已经走来,数字世界正在崛起。
“十四五”规划刚要单列篇章,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夯实数字科技,为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赋能。持续的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持续的动能,要以数字作为新的材料,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网络作为新的基础设施,通过产业数字化,形成数字经济的主力军。这要强调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尊重科技工作者的付出和创造,保护创造热情。
推动相互融合,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工业制造不能被数字经济简单取代,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既是创新,又是调整,将数字经济引向高潮。
为实体经济输入智能。基于我国优势的5G技术,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将智能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
激活参与组合的数据要素。改变不同组合中各要素的分量,增加要素结构配置的灵活性,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应用和数据资源,利用各地各企业闲置的设备、技术人才和资本来组织生产,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红利全面释放,使产业生态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形成规模效应。纵向上形成数字经济的不同产业链,横向上形成不同产业的规模集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立足数字经济,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优势。提升数字智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数字智能的优质品牌,要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着手,从整体上提升数字经济质量。首先要将工夫更多用在增强智能制造的实力上。其次要保持数字经济广度渗透的基础上,缩小数字经济的地区差异和城乡数字鸿沟,提升整体数字经济的优质占比。三是衡量我国数字经济的质量指标,较多使用了我国特色的测量指数。还要衡量我国数字经济的质量指标,对标国际指标,重视数字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严峻挑战。
加快数字社会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数字经济的跨地域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及个性化特征,形成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总体架构。
这需要我们创新“走出去”的多元架构方式,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放大互联网的连接优势,鼓励各方数据开放共享,全力构筑自由畅通的国际数字经济平台和网络,促进各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数字要素的流动和利用,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深化数字经济的全球合作。
在开放数字经济和国际合作中,应当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国际合作的协调机制,努力消除数字贫困和数字鸿沟,按照相关机制继续实现传感、控制、管理等数据的使用、流通和管理,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数字化发展,需要安全加持。理念上,要认识数字经济面临的安全挑战,在核心数据防范、关键业务保护、信息高效运营方面,树立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业务安全的理念,加强风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
技术上,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通过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技术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基础,提升数字经济安全的技术保障能力。
合作上,我国对全球数据安全的倡议,是对国际合作中数字安全的积极态度,提供了正能量,我们应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促进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和安全发展。
监管上,破除制约数据应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数据安全的综合治理,完善数据监管治理标准程序规范,健全数字规则,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构建数据监管治理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数据流动态势感知、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等平台,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管水平。
法治上,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数字经济带动数字社会和数字文化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经济向社会和文化领域延伸,通过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及其数字共享平台,在社会、文化、教育各方面广泛运用,使社会到处呈现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与数字经济匹配的崭新社会形态。
对企业而言,在劳动就业方面要探索并建立人力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激发各种用工和人力资源的活力,遵循政府部门宏观政策的引导,调动网上求职者的积极性能动性,满足求职者回避原单位的尴尬和隐私。
在文化方面,产业数字化后,企业生产和提供了大量数字文化教育娱乐产品和服务,抗疫期间丰富的线上文化教育产品喜闻乐见,吸引禁足在家和有限社交距离的人们,使他们安居范围小而不烦燥,寻求着数字技术及其产品和服务的更多运用。
数字化运用启发和孕育着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化在线上跨行业、跨要素的融合发展,强化着网络文明建设,培育着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彰显了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积极寻求变革的行业优势和作用。
探索数字治理模式
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呼唤数字化治理。数字科技在新型经济形态中,不仅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先进生产力,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又都能辅助参与生产、服务、贸易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管、规划和决策,使数字技术又体现出生产关系的属性。
数字技术从创造物质财富向辅助监管和治理的层面扩展。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带来的新业态、新行业、新岗位,需要相应的职业道德、工作规则和法规法律予以规范和治理,新的行业和岗位产生的决策、规划、管理、监督和安全等工作和职能,需要纳入新的治理范围。
因此,需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的理念体制、运行程序、基础设施、具体功能,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形态基础上,探索和实践新的治理方式,确立数字治理格局。运用数字治理方式,开发以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治理工具,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提升企业、事业、党政单位的数字化监管水平,推动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数字化治理。企业的数字监管和政府为主的社会数字化治理,积极地反作用于数字经济发展,使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民众。
从新的治理实践效果及其趋势看,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法正在萌芽和形成。一是平等治理理念。各种刷卡刷脸等防伪识别一视同仁,不看你的地位和单位,出入有关场所、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在线工作、在线上课,都是无差别的服务,新的治理下大家享受着平等的服务和待遇。
二是多元治理主体和民主理念。有手机的人都可成为数字信息的发布者、掌握者、传播者、运用者,体现着治理的快捷、敏锐、准确、高效。
三是关爱和人性化理念。随着机器人参与更多的劳动,急难险重岗位对人的伤亡风险减少了,就业更具人性化。加之数字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生产成本下降,吃穿住行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娱乐休闲度假普遍增加,进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这些治理理念和方法,将会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不分地域和国别地扩散和渗透,自然而然地增强着人类之间更多的沟通、理解和团结。

【作者 邵春堡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原发:《国企管理》杂志,202104月,总第70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