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国企应盈利但绝非暴利
发表时间: 2011-12-13来源:

CFP供图

  公益性国企

  “垄断”变成了“公益”

  邵宁阐述了国资委对于两类国有企业的改革路线图,其中,以中粮、宝钢等为代表的国有竞争型大企业将通过整体上市,最终实现规范的公众公司体制模式。而对于中石油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邵宁称将加强改革与监管,并未提及整体上市。

  石油石化还未摘掉“垄断”的帽子,就已经被划分为公益性国企,对于这样的划分,有专家并不赞同。

  “现在再来讨论国企到底要不要完全做公益,完全不赚钱,那是不是又回到了改革最初的路,这么多年的改革都白做了?”经济学家华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胡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益性企业更应该注重公益目标,而不是利润目标。公益性国企要更多地服从于国家的公益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

  上述人士指出,从中石油和电信的现状来讲,定位和模式可能和邵宁说的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应该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国资委此番表态正值发改委对中电信、中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之时,时间敏感。而邵宁也在表态中强调改革要防止国企垄断地位侵害公众利益。

  11月6日,中石油宣布组建集团董事会,原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将出任董事长。据报道,一位央企高层称,随着董事会的组建,中石油将开始由国有独资向股份化转变,不排除在未来合适的时候,实现集团整体上市。而在此之前,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均已完成集团层面的董事会建设。

  不过,对于中石油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邵宁只称将加强改革与监管,并未提及整体上市。

  公益性国企监管恐难实现

  有分析人士指出,公益与企业盈利本性的背离,某种程度上其实注定了要想让企业热衷公益颇有难度。

  既然叫做公益性国企,当然不能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假如企业不盈利,那么企业的绩效如何考核,显然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按照邵宁的说法,“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行业限制,提高透明度,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并达到“形成规范合理和政府间政策安排,以兼顾企业为社会服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上述想法和目标的确不错。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些想法,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这些目标。”光明网评论员指出,在现实中,如何防止自然垄断型企业和公共服务型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上述评论员指出,一些在“公益”和“市场”边缘“打游击”的庞然大物,绝非靠把它们归类为“公益性”企业而会具有真正的公益性。在现实中,中国公众更多感受到的是这些企业因里外通吃而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

  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未来会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类型国企:公益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而石油石化、电网、通信企业正属于公益性国企。

  垄断企业被戴上了“公益”的大帽子,引发广泛质疑。不仅如此,还有专家提出,在现实中,如何防止自然垄断型企业和公共服务型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实习生 方艳)

  ■新词解释

  “公益性国企”

  根据邵宁的阐述,公益性国企在中央企业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其产品或服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条件;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有些是寡头竞争、有些是独家经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控制,企业并没有定价权;企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常会承受政策性亏损等等。

  中石油高管年入百万被指激励过度

  北京师范大学近日发布报告称,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是110.22万元。于是质疑声纷至沓来:“公益性国企何以能出现过度激励的高薪?”“垄断高薪是不是也要悉数被计入公益账单?”甚至有网友提出:“除了高薪,天价吊灯、茅台或许也将纷纷进入公益采购的名录?”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发布,对于2010年中石油高管的人均薪酬是110.22万元,鉴于中石油2.5%的实际利润率,是不是存在一种严重的激励过度?

  “确实是激励过度。”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林对此评论说,发什么样水平的薪水得看他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表面上,中石油的利润确实高,效益非常好,每年的净利润动不动就上千亿,而且连续几年蝉联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但是中石油这么多的利润跟企业的高管有多大的关系呢?”曹林质疑说,“体制决定了这样的公司肯定赚钱的,跟哪个当总经理并没有太大关系。” 吕天玲 评论

  “公益性国企”收入分配亟须改进

  “公益性国企”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既然是公益性的企业,就必须发挥社会效益。但企业是趋利的,必须要盈利,这样才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这些企业大多是上市公司,要对股东负责。”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公益性国企不能因为发挥社会效益而影响企业的活力,更不能靠国家补贴过日子。

  他还表示,公益性国企应该是适度盈利而非暴利的企业,特别是企业的收入分配更应该公开透明。“当前有的企业员工薪酬确实偏高,收入分配亟须改进。”

  新华社记者 何宗渝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