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群:记录时代的脉动
发表时间: 2011-12-23来源:

年度人群:记录时代的脉动

——新华网2011“年度人群”系列报道献词

    新华网记者 黄庭满 

 2011年即将过去。回望2011年,我们如何把握这个年度的社会脉动?

 在2011年岁末,我们试图开创性地构建一个新词汇——“年度人群”,并借助这个词汇,聚焦年度里为时代塑造又塑造时代的新鲜人群,讲述时代大历史下面的人群小历史,透过他们,读懂社会进步的步伐和时代演绎的宏观进程。

 侧重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变迁趋势的社会学,在当初输入中国时,就曾被叫做“人群学”,从一个角度恰恰说明了人群与社会演进的“常识性”关系。而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始终彰显着人的价值。21世纪之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明确将以人为本作为了推动中国发展必须践行的指导理念。

 正因为此,作为“时代船头”的瞭望者,我们进行“瞭望方法论”的创新,回到社会发展的常识,回到人群本身,发现人群。

 当沿着这一方法论观察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时代风潮,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恢弘的时代图谱中,大大小小的人群已经遍布其中,以难以简单勾勒的秩序,构成了这个时代的质地。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农民工,到90年代的股民群体、下岗职工、下海人群、海归,到本世纪初的“e人”、“手机人”……一个个新人群不断涌现。在每一个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接触联系不直接,甚至根本就不认识,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背景、生活处境、行为表现、价值关注,共构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体人格”。

这些看起来纷乱但有力的人群,作为深刻广泛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伴生产物,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这些人群,虽然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仍将继续存在,但他们在其所处的历史时段,都曾经发挥出有意义的整体价值:以新的存在状态、活动状态和思维方式、文化心态,以“聚变”之力推动社会进步,给整个社会带来新鲜的变化,又成为了时代的塑造者。在他们身上,时代价值的变迁赫然在目。他们在时代前进史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正因为此,我们愈发坚定地认为,人群是帮助人们认清飞速发展中国的一个极具意义的视角。我们还认为,除了更充分地传播信息外,提升对时代变革中的人群洞察力,记录和解读人群,是传媒人的一个重要使命,也是传媒人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所在。

认知到这一点,我们一度心潮难平,激情、责任和使命感在心中腾跃。于是,我们马上行动,为了无愧于时代。

即将过去的2011年,同样是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个年份,顶层设计的大政大举陆续推出,底层自主创造的新实践层出不穷,使一批人群前所未有地进入人们视野,一批新人群又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我们观察、梳理2011年的中国社会人群图谱,构建“年度人群”这个新词汇,并用这样一个独到的视角来采集值得参酌详审的人群样本,记录这个年份。人群样本必须具备两方面因素:一是年度因素,人群在这个年度时间节点上具有“新鲜感”;二是长期因素,人群在未来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长远意义”。根据两大定群因素,我们选取了六大人群,他们是:坚守岗位职责和做人信仰的“草根”人群、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伴北上广而生的“围城”人群、“新双城生活”人群、网络文学作家、“微”人群。

 六大人群的入榜理由是:

 ——坚守岗位职责和做人信仰的“草根”人群。他们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劳动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简单而明确地坚守岗位做着平凡的事,但正是这个“简单明确”,诠释着劳动的“尽职尽责”内涵;他们只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的普通人,但当他人需要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他人”。他们彼此并不相识,但在2011年,因为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群体性”地走到我们面前。他们不认为自己做了惊天动地之事,他们做事的初衷本来也就不是为了惊天动地。但在“医院将婴儿当成垃圾扔掉”、“有人摔倒了,你要不要去扶?”成为舆论热议话题的2011年,普通的他们显得是那样得耀眼。发生在这群人身上的一切昭示着:一个国家再好的良政,必须要有最基层的人实实在在来落实。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人的艰苦劳动和兢兢业业。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但崇高的精神道德必须始终践行,而这正是中国社会健康运行的坚实基础。有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他们在,实乃泱泱大国之幸。

 ——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他们是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明年将进入职场,走上社会舞台。在2011年岁末的大小城市招聘季里,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出生于上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的这批年轻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普遍为独生子女。他们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在相对优越的物质环境中生活。他们是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消费社会、技术时代的宠儿,追求新潮,信息传播方式、集体话语方式、社交模式和名利场规则骤然改变,被一些舆论贴上“前卫、个性、叛逆、自我”标签。他们即将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并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坚,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他们特有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将对这个时代的“前卫”状态作出积极的引领贡献。

 ——伴北上广而生的“围城”人群。他们是一群大致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年轻人。他们已经是青壮年,是社会各条战线上的最前线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属于“改革开放第一代”。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公平竞争、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当他们走上社会,正值中国城市化市场化深入推进之时,他们渴望成就事业,曾怀揣“大城市梦”涌进北上广;后因高房价、高物价等生活重压成为非自愿的“月光族”,又纷纷“逃离一线城市北上广”。2011年,一批退居二三线城市尝试过“慢生活”的年轻人,因巨大环境落差无所适从,勇敢地背起行囊、重拾梦想,掀起“逃回北上广”浪潮。他们的奋斗经历和群体渴望,将继续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

 ——“新双城生活”人群。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为了职业理想,周一到周五到一个职业机会前景好但生存成本高的城市上班;安家在另一个低廉的生活成本经济能力能承受的城市,周末回家享受“天伦生活”。这样的“新双城生活”模式多年前是一种奢望,但随着中国交通便捷化和高铁时代的到来,使一些城市“同城”效应凸显,为“双城钟摆生活”提供了可能。这种模式正在今天的都市职场人群中逐渐兴起,虽然目前选择的人还不是很多,但预示着一批人未来的生活发展趋势。因中国交通新时代最具标志性事件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发生在2011年,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年份对这个群体进行前瞻性地关注。

——网络文学作家。2011年是第一位中文网络文学作家产生和第一篇网络中文小说发表20周年,在这个年份里,80后青年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作为全国150多万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唯一代表首次参加了全国作代会,并当选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标志着饱经质疑、非议的网络作家被社会正式接纳和认可。关注他们还因为,文以载道,作家是一个社会良心的代表,网络文学作家自然不例外。在网络新型阅读方式呈现爆发性增长的网络时代,社会期待网络文学作家穿越2011年,坚守“社会良心”,创作更多承载弘扬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像一道道“烛光”照亮社会人心。

 ——“微”人群。这是一个庞大的新群体。中国微博用户已达3.2亿,约占中国网民的65%。在被誉为中国“微博元年”的2010年,这个群体的主体是草根人物,到了2011年,由于政务微博的风起云涌,增添了一批政务官员。他们共同将微博推到2011年最热门的网络应用地位,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微”时代。他们或利用微博平台第一时间传递信息,或人性化地及时回应民意,或开展访谈交流,或表达祝福,或发起和参与公益行动……也是在本年度,人们明确了一个道理:“微”人群的“微”行为,对社会“双刃剑”的影响巨大;只有理性入“微”,“微”人群的行动力,才是正向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和社会进程的动力。

 走近他们,一种生动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这些在2011年背景下浮现出来的人群,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中,或坚守平凡的信仰,或不愿因循守旧,以一种全新的生存形态,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群风景。

 走近他们,一种生动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这些在2011年背景下浮现出来的人群,身上无不闪耀着宏大时代的光芒。他们用“群体性”的方式阐释着时代,给世人增加了读懂中国的途径,让世人见识了转型时代中国发展的独特力量,是世人与丰富多彩时代交流的样本。他们带给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影响,无疑将是深远的。

 走近他们,我们愈发相信,记录他们,便是从一个极具意义的层面,记录下我们所处的时代。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