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随处可见 引发国民素质思考
发表时间: 2012-10-24来源:

 

  核心提示: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尽管在某些人的传播中这些不文明行为稍有放大之嫌,但国民素质的提升业已具有现实紧迫性。提高文明素,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相应处罚措施的出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不文明”随处可见 引发国民素质思考

  有多少“不文明”我们司空见惯?

  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

  “中国式过马路”一词是网友对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这样的场景实在太熟悉不过了,只要是有了‘带头大哥’,大家就可以过马路了。”网友“娜时花开”说,红灯行,绿灯更行!“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典型的“随大流”现象。

  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详细>>>

  直击海口街头“中国式过马路”:协警拦不住

  近日,一则“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的消息引发网络各界的热议。15日,记者走访海南省海口市区部分路段看到,等绿灯过马路的行人成“孤立军”,而道路上执勤的交警、协警等也被直接忽略。这些“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面对记者质疑,都理直气壮的称“我是跟着前面的人走的!”详细>>>

  地铁不文明行为屡遭“直播” 公众素质亟待提速

 

  “地铁13号线人很多,一个女人用塑料包占着座位,就是不让别人坐。”

  “刚看到一大人让小孩在地铁入口当众尿尿。”

  “一个女乘客整个人都靠在扶手上,害大家都没地儿扶。”

  夏日炎炎,人们越发关注地铁车厢这个狭小封闭的空间里正在流失的“文明”。昨天,记者在新浪微博输入“地铁不文明行为”这几个关键字后,竟然一下子跳出3197条搜索结果,网友们在微博上大晒地铁里的不文明行为。详细>>>

  不文明现象煞风景 部分游客行为令西溪美景蒙羞

  随地大小便,爬树摘柿子,吃完东西随手朝地上一扔……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这个“双节黄金周”迎来一拨拨众多游客。但是,伴随着某些不文明的现象,不少游客都被坏了兴致。湖北游客张小姐,气愤地向本报QQ爆料平台反映:“有些游客的素质,真是太差了!”随手乱扔垃圾,爬树摘柿子……外地游客大叹煞风景。详细>>>摒弃不文明行为 我们需要哪些努力? 

  国人集体闯红灯反思:应加强行人安全意识教育

  处罚不能只是罚款了事,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行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全民安全出行的氛围。在兰州市许多路口安排了交通协管员,每当有行人“闯红灯”时,协管员就会吹响清脆的哨声,许多闯红灯的行人“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停下自己违法的脚步。“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这是记者小时候就看到的一条标语,但几十年后直到今天仍然很难良好地实现。但我们依然希望从“你我他”做起,不久之后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安全通行的代名词。详细>>>

  文明城市的建立需要形成相互监督氛围

  一个文明城市的形成,除了每一个市民对自己的文明言行进行自我养成外,还要敢于监督别人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我们对不文明行为熟视无睹,一个文明城市的形象根本难以树立。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随意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养成的,并非从本质上就有不文明的思想,只要有人监督,就能逐渐改正过来。如今,很多单位都建立了监督机制,我认为,对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应建立监督机制,比如学校建立学生之间不文明行为的监督机制,干部之间以及干部与市民之间、邻里之间建立监督机制等等,以相互间的监督,改变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习惯,也许这种方法对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详细

  曝光不文明行为 也应反思城市管理

  曝光不文明市民名单的行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试验,但要允许人们充分讨论。讨论的焦点可以针对不文明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也可以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那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一般来说,市民出现不文明行为,既有市民自身的原因,也有城市管理上的问题。在武汉市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案例中,有些方面也反映了城市管理的问题,而不单纯是市民自身的问题。详细>>>

  强化环保意识 国民素质提高迫在眉睫

  强化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国民的素质水平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垃圾潮对于国内各景区遍地垃圾的普遍现象,新华时评指出,假日出游过程中乱扔垃圾,表明当前公民素质教育与我国大国地位并不相符,中国国力上升和国民素质下降,形成巨大反反差。游客需提高素质,不要让景点成为垃圾场,添堵黄金周。这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重视的一项工作。详细>>>

  国民素质改善需公共设施完善和管理水平提高

  在景区乱扔垃圾,当然不是什么卫生、文明的表现。但若是将这类的脏乱差,都归咎于国民素质不高,那就是在避重就轻。公共场所行为是否文明,不仅表现出一个人本来的公德意识,与公共环境的设施配套是否完善、管理水平是否达标等密切相关。

  在笔者看来,今年十一长假期间部分热门景区景点,之所以会出现乱扔、遍布垃圾的事实结果,最该批评的不是游客,而是应对不足、管理不当、缺乏服务意识的景区景点管理单位及地方政府。游客到这些景区景点旅游,购买的是合法的旅游体验服务;而作为这些服务的出售方、受益方,景区景点管理单位及所在地地方政府有责任进行客流分析,要考虑到客流达到峰值上限乃至超过上限应该如何应对,理应提前在客流高峰期到来前增加路牌、垃圾桶、临时公厕、志愿服务点、通勤车辆等配套。详细>>>

  遏制不文明行为 细节培养是关键

  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贵在持之以恒,努力培育形成崇尚文明、讲究礼仪、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如此,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我们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才会不断提高,重庆才能真正成为一座高品位的现代大都市。详细>>>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