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发表时间: 2014-01-12来源: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新媒体专电 2014年第2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着文化的力量;一个民族前进的每一行足印,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底是文化的兴衰存亡。在上世纪初叶,包括中国与印度在内的古老东方民族遭受列强欺凌的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热切预言文化的根脉“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数千年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的文化自信,植根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的种子总是能顽强地抽芽、成长,不屈地开花、结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则是灵魂。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文化正是道路、精神和力量之魂。

    当今世界各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为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种“软较量”往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运巨变于无形,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的渗透力更强,影响力更持久。一个国家能否真正成为强大的经济体,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创新的力量,取决于依托文化的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否高瞻远瞩提高文化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全社会的崇德向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中华古圣先贤历来崇尚“以德服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脉动中,崇德向善始终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崇德向善是改善社会软环境、抵御污浊与逆流的定海神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但是,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激发全社会向善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最终要靠国民素质来支撑,国民素质首先是道德素质。提升国民道德素质,要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知礼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匡正社会风气、陶冶人们情操,使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光域不断增大、亮度持续增强。

    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国旅游人数年年增加,但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却令国人蒙羞。事实证明,如果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不能随经济实力同步上升,金钱再多也得不到人家的尊重。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贯彻总书记的要求,要以“三个自信”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立足点,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又坚决避免盲从。

    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精、气、神。我们要通过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外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传播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功,是“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曲高”的同时做到“和众”,往往事半功倍。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靠民间故事宣扬传承,西方的基督教传统也喻于一个个圣经故事中,启示我们用浅显的、通俗的方式传播文化。惟有润物无声,软实力才能实至名归。无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还是提高国际话语权,都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恰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补。因为,不太会讲故事仍然是影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短板。无论是出版、影视还是新闻传播,我们之所以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逆差”,很大程度上就是讲故事的功夫还不够,有时甚至还处于“有理说不出”“有口难辩”的窘境。

    尽快补上短板,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约瑟夫·奈曾言:“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个中深意值得回味。从全球信息资源配置看,不均衡、不对等的问题极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以20%的人口占有着全球80%的信息资源,信息话语权和发布权基本掌握在少数国家的人手里。扭转这种不对等的信息传播,除了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外,唯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增强软实力,以国际认同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制定我们的标准、传播我们的声音。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播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入新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实现“弯道超车”。

    传播软实力必须熟悉“世界语”。当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成为中国和世界沟通交流的共同话题。追求幸福生活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是跨越国界、超越肤色的,中国梦和世界人民的梦是相通的。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中国梦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我们要以中国梦的宣传为契机,增强跨文化传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做好“国家营销”,以鲜活的细节和可触可感的故事,来重塑世界对于当代中国的认知,在向世界阐释中国梦的过程中消解隔膜、增进共识、形成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永不褪色的名片、永不贬值的“硬通货”。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文化和经济的双翅就一定能托举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慎海雄)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