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李蛟龙飞)
发表时间: 2019-02-17来源:
 
洛阳行
(河南南阳)李蛟龙飞
 
      2011年春天着手的一个作品,让我感到重重的压力,特别是构思的文字从键盘里被敲击出来以后与酝酿之中词不达意的苦恼,使我的日子充满阴霾。失眠,在这个时候严重地袭击了我,我不得不中断写作,意欲做一次身心的调适,旅游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在妻子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阳,到市内一家口碑很好的旅行社报了洛阳一日游。
 
      千年古都洛阳享誉海内外的,除了牡丹,就是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我在错过牡丹花开的季节开始洛阳之行,当然不是为了赏花,而是意欲与龙门石窟的众佛和白马寺的清幽来一次近距离的交流和拥抱,企望佛能赐予我力量,以摒弃生活的郁闷,平复内心的杂念。
 
       旅游的行程是上午参观龙门石窟,下午游历白马寺。我居住的城市离洛阳只有四个小时的车程。凌晨四点出发,到达洛阳正是清晨,时值盛夏,阳光已散发出些许炽烈的光焰来。旅行团一行三十多人顾不上在景区大门外的草坪上稍作休整,就迫不及待地在导游的带引下从雄伟的龙门进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景区。洛阳市南郊十二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石刻艺术的三大宝库;是河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我们跟随在导游身后,一边徐徐行进在伊河西岸,一边聆听她细致的讲解。安静流淌的伊河水带着潮湿的气息,屏蔽了繁华都市的一切嘈杂和烦乱,仿佛带我们穿越一段长长的岁月,进入一千多年前的佛家盛世。我们流连在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的石窟之间,在奉先寺、万佛洞、宾阳三洞前面地驻足,仰望。
 
      当一行人满怀敬意地参观了一处一处的佛像,顺着陡峭的石阶爬到高高的峭壁半腰,来到庄重神秘的卢舍那大佛前面时,立即被深深地震撼了。卢舍那像龛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俯瞰着脚前的芸芸众生。佛像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嘴角微翘,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我想,古人在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才赋予了这尊佛像巨大的艺术魅力,供后人流连忘返的瞻仰。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的慈祥,有的虔诚,再看边上的天王、力士像,则是面目狰狞、咄咄逼人,把主像烘托得更加突出。站立在这一尊尊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脚下,游人们不禁感概:真是万像生辉啊!卢舍那佛像那神秘的充满东方神韵的微笑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凡的,站在她的面前,我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纯净和温暖,从她那低垂的眼帘中流露出的大慈大悲,让此时此刻的我想到了十八年前已病逝远方母亲默默关注的目光,虽然我亲爱的母亲早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
 
       龙门石窟露天开凿,大大小小的洞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南北长达1公里,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走进每尊佛像,发现他们每一尊都大小不同,形态各异,衣着华丽,神采生动细致,栩栩如生。龙门石窟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的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徜徉在精美的佛像之间,我没有预期的激动,反而哑然失语,这是龙门石窟的艺术震撼力带给我的心灵的澄静。石刻艺术让时光凝固了,我需要的只是细细阅读历史在每一块砂石上留下的印迹。站在这些神态各异的造像面前,每一个场景都是活生生的、感人的,意境隽永,仿佛超越了时空。艺术的完美和历史的悠久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游人如织,却听不到一丝乱世的嘈杂;艳阳高照,却清风缕缕,让人神静气爽。高高的佛祖立于天地苍穹,微笑颔首,慈祥地面对苍茫众生,仰面与他默然注视,你会发现心境变得如此空净,仿佛尘世所有的烦恼,都已悄然远去。
 
       我们虔诚地驻足在每一尊石像面前,从内心深处自发而出一种顶礼膜拜的情愫来。这样感感慨慨,走走停停,整个西山石窟我们就花了三个多小时。待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西山石窟通往东山石窟的大桥,已近午时了。我们站在大石桥上回首西山石窟,远远望去,整个石窟群气势壮观恢宏,让人心生无边敬畏。
 
       妻是个感性的人,目送石窟渐渐与我们的视线拉开距离,禁不住问我:“待游人都回归以后,他们会不会寂寞啊?”我无语,但是我心里知道龙门石窟不会寂寞,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它依然会以同样宁静平和的表情,安详地看着世上的芸芸众生,见证着尘世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寂寞的唯有我们,离开龙门石窟时的背影拉长得有点揪心。
 
       由于临近午餐时间,团里很多游客已经饿了,纷纷提议不游览下面的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直接坐景区内部的交通电瓶车到景区外面的小饭店里进餐。但是我却想去看看香山寺和白园,我将这个想法跟其他游客商量了一阵,最后得出结论:饿了的游客在导游的陪同下乘坐电瓶车出景区去进餐,暂时还能坚持的游客跟我一起去看看香山寺和白园。等饥饿的游客乘车离开之后,我一看,身边只剩下我和妻以及四五个游客了,我们顶着正午的烈日再度出发。
 
       龙门石窟的石刻佛像主要集中在伊河西岸,东岸的石窟很少,游客也相应稀少。我们刚刚感受了博大宏伟的西岸石窟,自然对东岸石窟虽未身近到,心意却有了,也就跟其他大多数游客一样,放弃攀爬西岸石窟的山间石级,坐电瓶车直奔香山寺而去。香山寺在龙门石窟景区伊河东岸的中间位置,与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自创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香山寺在盛唐时期规模居于“龙门十寺”之首。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在此留下“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居于此,自号“香山居士”;清代乾隆皇帝曾巡幸此地并赋诗。
 
       我们时间有限,就走马观花地在香山寺里游走了一圈,然后拾级而下,匆匆奔白园而去。白园位于洛阳龙门景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十八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清风,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白园作为纪念性园林,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真是游览的好去处,只可惜我们也只是在此匆匆流连了一番,虽然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朝圣感,仿佛和一位熟悉的、亲切的、却从未谋面的朋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只是寥寥数句,就不得不踏上归途。
 
      待我们乘坐电瓶车到达景区外面的小饭店与团队成员会合的时候,他们早就吃过饭,并且等得不耐烦了。我和“掉队”的几个游客心生歉意,也顾不上进餐,随便在饭店旁边的小店里买了一些牛奶和面包之类的干粮,就和团队成员一起乘上旅游大巴,前往我国中原第一古刹——白马寺而去。
 
      旅游大巴在龙门大道上飞一样行驶,然后穿越人潮如织的洛阳老城区,驶入宽阔的白马寺路。一路上,导游兴致勃勃地跟我和妻讲述她带领团队成员品尝洛阳水席的快意。洛阳水席是千年名筵,极富地方特色,具有“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可谓是“洛阳三绝(牡丹、石窟、水席)”之一。导游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眉清目秀,谈吐爽朗,她说这次时间紧迫,没有带游客们到洛阳的百年老字号去品尝水席,真是一大憾事。坐在我周围的几个游客纷纷表示他们吃到的已经很好了,要她不必抱歉。而我却感到些许遗憾,但随即想到世上的事终难以两全其美,在谁也无力反抗的时间的胁迫下,香山寺和白园的游历与洛阳水席之间,只能选其一,所以,我大可不必追悔。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佛教圣地——白马寺。白马寺乃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第一家国家佛教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和“祖庭”。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建于东汉永乐十一年,寺院北依邙(忙)山,南靠洛水,绿树红墙,极其幽静。寺院山门前的两匹石马是宋代石雕真迹,它们似乎在向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讲述着那段亦真亦幻的传说。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僧众的生活以晨钟为开始,暮鼓为结束。暮鼓晨钟,是提醒僧人要有时间观念。我们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大佛殿东南角有一口明代铸铁钟,重2500公斤,上有铭文“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即听不到晨钟,也无缘耳闻暮鼓,但是,置身在这样一个日日被晨钟暮鼓萦绕的境地里,一时间,似乎凡尘的一切烦恼挣扎都消失了,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肃穆感。据说白马寺的钟声是洛阳八大景之一,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僧人们上殿念经,击罄撞钟伴诵,白马寺钟声悠扬数十里,城内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也自能与之共鸣,反之,城内钟楼击钟,白马寺钟也自能共鸣。寺门口钟楼上就有对联云:“百八杵钟声撞醒痴梦,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
 
       在白马寺的腹地,建造有一座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文献资料馆,奇特的建筑外型庄严美观,迎大门的金色石墙下面,即是白马寺方丈释印乐所题写的建寺前言:“明帝感梦,佛法西来。皇帝敕封于雍门西三里建寺安僧,是为汉地丛林之始也。自此,佛法于中土弘扬日盛。上化帝王,下洽黎庶,甘露普被,法泽长流。自二世纪始,先入越南,朝鲜,日本,至十九世纪传入欧美。白马寺,被世界佛教界共推为“宗派之首”、“释源”、“祖庭”。法不孤起,因缘而生。白马寺始于汉,盛于唐,凡两千春秋。天佑我佛,香火绵延,今国土庄严,家国昌盛,大众和和,万生圆融,实为国之福,民之幸矣。祖庭重兴,当于今日耳。”馆内的装修富丽堂皇,向游人呈现的佛教文献资料更是丰富得让人咋舌。
 
       我正流连在佛法引经据典的起源和传扬里,仔细阅读文献,突然腰间的手机响起悦耳的铃声,我拿出打开一看,一条信息跃入眼底:“穷人问佛:我为什么穷?佛说:你没有学会给予。穷人说: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说: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微笑处事;言施:鼓励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这条信息的内容与我此时身处的环境和氛围,竟然融合得天衣无缝!惊疑之下细细翻看发送者,却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好奇之心驱使我拨打了这个由十一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陌生号码,“嘟”声响了许久都没人接听。我只好信服是自己与佛有缘,我佛慈爱,不但包容我沐浴在她的光辉里荡心涤念,还以这种奇特的方式赐予我坦然行走于世的准则。想到这里,我心底一阵撼动,一股热热的液体就从眼角溢出,湿润了脸庞……
 
       在白马寺内游荡了一大圈下来,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里真真正正是一间寺院,既没有卖各种开光圣物的小贩,也没有让人请香许愿的叫卖,更没有那些在其他景点喧闹繁重的商业气息,这里有的只是虔诚的香客在或浓或淡的烟火中穿行,在肃穆的佛像前膜拜。尽管游人如织,寺院内依然显得肃然幽静,置身在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之间,让人少了一份尘世的浮躁,多了一份坦荡如邸的心怀。再静静地熏熏佛香,侧耳聆听那犹如天籁的礼佛声,生命似乎在这一刻经历了千年万世的轮回。
 
      时光如白驹过隙,洛阳一日游很快接近尾声,我和团队成员一道结束白马寺的游览,踏上了归途。旅游大巴在古老帝都的人脉气韵间匆匆穿行,一颗心却是难舍,淡淡的离愁萦绕在那些千年的石像、白园的野花小草,还有白马寺的隐隐钟声里,再难剥离。
 
       作诗记之:千载帝都牡丹艳,伊河两侧人迹欢。灵石不言似有声,巍巍群山不知年。
 
                                                        2011 年9月20日凌晨3时许写毕于古城南都

       【作者简介】李蛟龙飞,又名李书生,河南南阳人,笔名佚名、江洋、李苦甜、卡尔.碧萨,李金龙等,现任世界工商研究院大学老子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二月河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历任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副主席、《世界汉语文学》副总编,《丝绸之路研究》执行总编辑,联合国世界华商联会书画工委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国际科学院特聘终身客座教授。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国国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基金、世界中文作家协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中华作家协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荣誉会员。2003年以来多次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全国政协礼堂、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颁奖会、研讨会 ;2018获中华孔子学会儒商研究委员会"杰出爱国华人"称号,并应邀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国家会议中心企业家峰会发表演讲。已著长篇小说《盛世恋歌》(与陈烁合著,2002年中国文联版),中篇集《活着不容易》(与陈烁合著,2003年作家版);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篇小说《江南殇》(陈忠实题写书名,二月河、冰凌作序)总策划;事迹2002年河南日报6月5日,7月28郑州日报对开整版。参编出版《世纪风》、《共和国颂歌》(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和国赞歌》(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华儿女获奖作品集》等20余部。传略入载《世界名人录-华人卷》《中国专家学者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等。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