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乞丐汶川震后3次捐款感动国人 成名后仍行乞
发表时间: 2009-04-30来源:

    去年5月17日,南京江宁街头,乞丐徐超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当天下午,徐超特意去银行将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将100元塞进募捐箱;5月19日,徐超又送来了339.01元的捐款。

    他,一名南京街头的普通乞丐;他,曾在地震期间捐款三次感动无数国人;他,曾坐着头等舱作为贵宾出席新加坡华裔商 人在震区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他就是被人亲切称为“义丐”的67岁老乞丐徐超。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将徐超接来北京,打算为其安排住处、做体检并协助其在北京找工作安顿下来。

    成名之后依旧行乞

    依旧是那身满是补丁的蓝布衣、依旧是那头凌乱的花白发、依旧是那张朴实而苍老的脸,住在北京海淀区某招待所里的徐超还是一年前的模样,只是头发很久没理,已经齐肩。徐超所有的行李不过是一个瘪瘪的深蓝色布袋,里面除了一捧前几日讨来的钢镚,就只有一沓用塑料袋精心包裹着的报纸。

    刚刚见面,徐超就迫不及待拿着登着他照片的报纸给记者看。没等记者开口,就主动讲起当时捐款的情形;出名后被新加坡华裔商人陈永庆邀请去参加江油希望小学落成典礼的经历等等。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坐在白色的床单上,徐超丝毫没有不自在的感觉,对于招待所里的一些设施他也操作自如,“已经不是头一次住宾馆了。”徐超耸了耸肩笑着对记者说,“在江油那次住的要高级点儿”。

    因汶川地震期间三次捐款,徐超被人亲切地称为“义丐”,然而徐超的生活并没因此而改变,“成名”后的他又回到街头乞讨。徐超说,好处就是“生意”好点了,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好点了,有人会主动过来搭话了,他也会不时地掏出报纸,给人讲讲自己接受采访的事儿。由于身份证早年就已丢失,徐超干脆揣着陈永庆给他办的“贵宾卡”当身份证明,有些不让行乞的饭店就给他开绿灯。记者看到,这张贵宾卡的背面附着他与陈永庆握手的照片和相关报道,这也是他家当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物件儿。

    北漂亲往南京接来徐超

    徐超不知道的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山东人一直关注着他。昨天上午,这位化名张东的男子带着徐超抵达北京,在朋友的帮助下将其安顿在海淀区某招待所里,虽然见面才不过两天,张东和徐超已无话不谈。

    张东告诉记者,他一直在网上关注着徐超的动向,却一直没有新消息,他认为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感动国人的“义丐”,于是决定亲身前往南京寻找徐超,根据南京的网友的线索:徐超仍在江宁金宝大市场附近行乞。前天上午,张东抵达南京,直奔金宝大市场,在的哥的帮助下发现了正在乞讨的徐超。张东没有打扰他,而是偷偷跟在身后,看他是不是个真乞丐。十几分钟后,徐超回头偶然发现了身后的张东,便习惯性地伸出缸子要钱。张东从上衣兜里掏了两元,又掏了两元,将4元钱放在缸子里,“给了又给,你真是个好人。”徐超也对与张东见面的情形印象深刻。

    当张东提出邀请徐超去北京,为他找工作,照顾他生活时,徐超也犹豫了一下,不过看着张东掏出的身份证和工作证,还有他诚恳的表情,徐超答应来京。

    他想为徐超换个新形象

    由于长年睡在桥洞下,徐超的左腿有风湿和关节炎,走起路来有些跛,左眼有泪腺突出的毛病,今明两天,张东会带徐超做个全身检查。另外,张东还给他准备了一身新衣服,等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过了,就带他去理发,换个新形象。然而当记者问到只是“北漂一族”的张东对徐超今后北京生活的安排,他却未列出具体规划,只是含糊地表示可以为徐超找个工作,有能力为徐超安排食宿,但他一再强调“只要大家都来关注,徐超就有将来。”对于张东给自己的规划,徐超显然不太在意,“只要有口饭吃,有个地方睡,有个洗脸的地方就行了。” (叶晓彦 王溦摄)

    记者手记

    三次捐款义举,几篇详尽报道,国人热切关注,让徐超的人生有了大转变,从收入上,从名气上,从言谈举止上。然而徐超的将来却令人担忧。

    有媒体曾报道,当地有关部门曾想为他提供工作岗位,有好心人曾想为他提供稳定住所,但由于多种原因,徐超还是回归了乞丐生活,这回又有人带他来北京,要许他一个“未来”,这个自己还漂在北京的好心人能坚持多久?徐超又能坚持多久?想起贾平凹先生的小说《高兴》里就有个叫石热闹的乞丐,跟着刘高兴去挖煤矿赚钱,干活辛苦不说老板拖欠工资,自己偷偷就跑出去讨了20块钱,吃了烤肉喝了啤酒还剩下10块,最后还是放下工人不当跑回街上行乞。我们当然希望徐超不是第二个石热闹。(叶晓彦)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