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八大 从统计数据看汉阴县经济社会发展
发表时间: 2012-11-06来源: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也是汉阴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铸造辉煌的十年。十年来,汉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率先突破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在追赶跨越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健快速发展。汉阴正在用一串串跳跃的数字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十六大以来,汉阴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总量跨越30亿元大关,由2002年的5.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5.1亿元,十年GDP总量增长4.95倍,年均增长21.9%。人均生产总值跨越了万元“分水岭”,2011年达到14262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六大以来,汉阴县坚持调结构促发展,全县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48.9:20.1:31,调整到2011年的25.3:41.8:32.9,全县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农业产值稳步攀升

     农业产值稳步攀升。十六大以来,全县紧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积极有效地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三农”投入,积极调动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和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09亿元,比2002年的4.9亿元增长了2.08倍,年均增长13.3%。其中2011年全县种植业产值达到86683万元;林业产值达到9739万元;牧业产值达到46147万元;渔业产值达到309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到5520万元。

      区域特色农业彰显活力。十六大以来汉阴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蔬菜、油菜、水果、蚕桑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不断显现,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主导产业,川道乡镇以蔬菜、油菜为主导产业,丘陵一代以水果、蚕桑为主导产业。2011年全县蔬菜产量166334吨,比2002的4914吨增长161420吨;2011年油菜产量23446吨,比2002年的11328吨增长12118吨;2011年水果产量31751吨,比2002年的1546吨增长30205吨。

    工业经济快马加鞭  “工业强县”成绩斐然

     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十六大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这一主线,立足“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工业集聚区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扶持培植骨干企业,全面实施工业突破发展。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9.15亿元,较2002的2.9亿元增长12.5倍,年均增长33.5%;实现工业增加值12.057亿元,较2002的6895万元增长16.5倍。规模工业数量达到41户,较2002年净增29户,产值过亿元企业数量从0增长到8户,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快马加鞭之势。

     工业成为全县经济增长主导力量。十六大以来,汉阴县把工业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2.057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34%,比2002年的11.7%提高22.3个百分点;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48.4%。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8亿元元,实现利润6.02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4812人。

    重点项目突破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固定资产势头强劲。十六大以来,汉阴县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建设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汉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699万元,比2002年的24983万元增长8.75倍,年均增长28.8%。

     重点项目突破发展。十六大以来汉阴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金圣建材、永丰特种纱线、秦凤能源科技、功力建材、扬光实业、秦园食用菌、翊凡管业、正阳食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汉阴中学迁建、职教中心迁建、文化广电艺术中心项目、保障住房、凤凰大酒店、洞河水库、城乡道路、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突破发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形势喜人,投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商品市场稳定发展  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十六大以来,汉阴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质量与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5亿元,比2002年的1.76亿元增长3.86倍,年均增长19.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71284万元,比2002年的11124万元增长5.4倍;住宿餐饮业实现14222.8万元,比2002年的1331万元增长9.7倍。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城乡居民消费共同发展。十六大以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规模的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消费水平逐步升级。住房、汽车、电子、教育、休闲旅游消费不断增加,居民消费内容和消费档次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品位转移。居民外出就餐、朋友聚会等次数显著增多,餐饮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人们的消费观已从以前的能吃饱转变为能吃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2011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8亿元,比2010年增长16%;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7亿元,比2010年增长16.4%;城乡市场呈现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攀升。十六大以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攀升,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5123元,比2002年净增371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289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十六大以来,随着消费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食品消费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2011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农村恩格尔系数45%;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2011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移动电话204部,拥有彩色电视118台,拥有家用汽车4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23平方米。

    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大关  金融保险业持续发展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0223万元,其中一半预算收入完成10898万元,比2002年的2845万元增长2.83倍,年均增长16.1%。

     金融业保险持续发展。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2.53亿元,比2002年的6.8亿元增长5.25倍;各项贷款余额达13.61亿元,比2002年的3.7亿元增长2.68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六大以来,汉阴县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共有小学121所,中学15所,幼儿园19所,职业高中1所,职业技术培训14所学校。全县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数(6至11周岁)为21437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21437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2至14周岁)为10023人,在校学龄人口数为10023人,入学率为100%,

     卫生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全县卫生机构总数232个,医疗机构229个,预防保健机构20个,中华医学会汉阴县分会1个,汉阴县红十字会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为677张,全县卫生人员总数947人,全县村卫生室1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5人。全县医院、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386711人次,全年参合人数244589人,参合率95.84%。

    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60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0353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17510人,全县城镇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7939人,城镇失业保险参加人数达4976人,城镇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7569人,城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6803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76261人。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县各类社会福利院和各类五保户安置点83个,拥有2950张床位。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2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79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739人。(作者王发萍系陕西安康汉阴县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