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医圣张仲景医德世之楷模
发表时间: 2018-11-25来源: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
        医德重要吗?重要。要不然,这个话题不会老生常谈,更不会常谈常新。
        医德有多重要?人命关天呐!古人云,行医之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药王孙思邈亦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说到“德”,中国的各个行业,基本上都笼统地以“职业道德“概括,但有两个职业例外:教师、医生,这两个职业突出强调”德“——师德、医德。师者,人之模范也;医者,是乃仁术也。(也许正因为如此重要并突出强调,所以一牵涉到师德、医德,往往吐槽者众。)
        要说医德,老祖宗可最有发言权!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还有扁鹊、喻昌等等名医,他们的大医范儿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哩!
        这不,11月21日下午,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张仲景医史文献馆馆长,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专家咨询组专家成员刘海燕,就应邀来到南阳医专,为师生们作了一场《中国传统医(师)德优秀文化》的讲座。我去听了,不亏是长期从事中医药文化和张仲景医学思想研究的专家,内容丰富,见解新颖,旁引博证,连开场都与众不同:不是开门见山说传统医德渊源,倒是从两大圣人着手——孔子师德、仲景医德,自文脉和医脉破题。当然,还有许多有趣的说法,比如,你猜天下最大牌的医闹是谁?哈哈,猜不到吧,曹操!天下最配合的病人是谁?当然是刮骨疗毒的关羽!天下最霸气的医生呢?也不好猜,其实就是张仲景(他坐堂行医的故事告诉我们,他行医时是有警卫和士兵守护的)他还提到,张仲景的历史定位,就是创建中医“windows"平台!
        在张仲景眼中“医相无二”,医国与活人一样重要。
        何为文脉之地?何为医脉之地?他们又与国运有何关联?
        在刘海燕看来,中华文明系于三地:北京,曲阜,南阳,传统文化复兴系于一宫一庙一祠。北京故宫是国脉之地,南阳医圣祠是医脉之地,山东曲阜孔府是文脉之地。文脉象征国脉,文运代表国运,医脉象征国脉,医运代表国运。国脉即是文脉和医脉,国运即是文运和医运。
        文脉中藏着诗书礼乐,医脉中藏着理法方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是文明史是三千多年,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2569年,张仲景医学思想影响了1868年,他们是中华民族世代尊崇的中华圣人,一个是文脉的杰出代言人,一个是医脉的杰出代言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惟留孔子仲景圣名在人间” 。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张仲景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作医圣,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张仲景除了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他的医德对后世医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张仲景具有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他以战国名医扁鹊为榜样,主张继承发扬古代医学家德高艺精的优良传统。对于病人,他一视同仁。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他给皇帝和达官看病,也给冻坏耳朵的穷苦百姓治病。他看病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力求保证医疗质量,反对“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草率态度。他具有淡泊名利、廉洁正直、遵纪守法的医德品质,他批判那些唯名利是图的势利之徒,在他眼中,“医相无二”,医国与活人一样重要。
        中医讲究传承,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业务上进步很快。早年间,他跟随同乡名医张伯祖学医,伯祖要求他两年内将几十本医书全部读完。为专心读书,张仲景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屋内,让人将门窗堵死,只留下一个递饭送水的小洞。就这样,他读完了《难经》《黄帝内经》等医学名著,并背熟数千条汤头歌。他在内科医技已相当有名的情况下,听说襄阳有名王姓外科医生治疗疮痈有绝招,人称“王神仙”,他便背上行囊,跋涉数百里前去拜师。恭敬的态度、恳切的言辞,令“王神仙”疑虑尽消,倾心教授。张仲景也曾为弄清断肠草的毒性,细品毒草,几乎死去。张仲景精研攻学,后来医者赞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神医也。”
        与中医差不多同期产生的传统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希腊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等相继失传,主要原因就是它们都停留在经验医学的状态,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而在现代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充分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在国际上更是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原因就是中医在古朴深邃的中国古代哲学指导下,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还是中医在西医面前的优势。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框架的创建者就是张仲景。人们说,“医门之仲景,犹儒家之孔子”,“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他被尊为医圣,他的书被尊为医经,他的药方被尊为经方。
        在这么多杰出人物中,张仲景为什么会被独尊为医圣、被视为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那是因为他的《伤寒杂病论》太伟大了!这部书提出了中医的核心理论,创建了中医的理论框架,很多内容是终极性的,永远不可超越。张仲景创建了中医的‘windows’平台,这个‘windows’平台就是理法方药。理法方药是中医的四维支柱,四维支柱编制了中医完整的学科体系,后世的中医研究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展开的。他对于中医学的贡献,相当于孔子对儒家,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
        不过,中医的“windows"平台只有张仲景的1.0版,至今无人超越,2.0版还遥不可及。咋样?咱南阳老乡厉害吧!
        中医医德的精髓,就是“心存济世,不图报酬”。
        我们都知道“德”很重要,但啥叫“德”?为啥要提倡医德哩?
        刘海燕说,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春秋战国时期古典中医学术体系开始形成,在当时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影响下,医德思想也随着医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民为邦本”的观念在医德思想中打下深刻烙印。《国语*晋语》说:“上医医国,其实疾(治)人,因医官也。”反映出古代医者志存高远、心系民间疾苦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西汉中期“独尊儒术”,一方面,儒家思想之“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仁”为纲的伦理思想以及“大一统”的政治主张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本思想作为古代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医德发展注入了活力。东汉问世的《伤寒杂病论》围绕“医乃仁术”的认识,对医学的性质及医德作了精辟论述,把古代医德思想推向新阶段。
        刘海燕总结了传统医德思想的内涵及精髓。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医乃仁术”意为医学是施行仁道主义的术业,它是儒家的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我国儒家文化一直强调“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医乃仁术”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提示医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仁”与“医”相结合,医患相互合作。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黄帝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亦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说明了重视生命的珍贵和医德的重要性。“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即强调对病人一视同仁。“重义轻利”的道德观。明代医生潘文元医术高明,行医施药从不计报酬,他行医30年,仍贫得几乎没有土地,死后,当地百姓万人空巷为他送葬。“清廉正派”的行医作风。“尊重同道”的谦虚品德。“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注重道德”的自律和修养。综上,他说,中医医德的精髓,就是“心存济世,不图报酬”。
        华佗是我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曹操因头风请他治疗,华佗说:“这病在短期内很难治好,即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华佗因为离家太久想回去,于是说:“收到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到家之后,就说妻子病了,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之后曹操三番五次写信让华佗回来,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华佗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仍不上路。曹操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他派人去看,说如果华佗妻子真病了,便赐小豆四千升,放宽假期期限,如果欺骗就逮捕押送。于是,撒谎的华佗悲催了,被递解交付监狱,最终被拷问致死。不过,《三国演义》上说,曹操让华佗给他治疗多年的头痛,但华佗认为曹操的病因需要辟开头颅,加以麻沸散麻醉,动大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想趁机杀害他,便以刺杀的罪行将华佗关押拷打致死。但无论是《三国志》的说法还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反正他都是曹操弄死的,而且,不攀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说明华佗亦是不求名利、不慕富贵的医者。
 
        医圣祠医德楹联,耐人品读,久传不衰。
        医圣祠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其中有一些关乎医德的楹联,赞颂了仲景既是一位造福一百姓的长沙太守,又是万民称赞的医德高尚的神医。不妨来读读。
        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
        辨六经,辨八纲,心小胆大;反权豪,反名利,智圆行方。
        民命至贵,治人之术广济世;医道精深,伤寒大论独擎天。
       上工济民,下工治病,皆关百姓生死;圣人明道,常人敬法,同体天地经纶。
       法崇仲圣思常沛;医学长沙自有真。
       启法程立宗鉴直取天地真意;救民瘼济苍生正是大医本心。
       读读这些楹联,一代苍生大医形象,足可见矣!传统优秀医德文化,当也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及基石,习学之,传承之,发扬之,自觉、自重、自律,定可为现代医者的医德形象注入澄澈浩荡的清流。(文图:李萍  龙飞  金龙)

【和谐中国网】投稿、广告: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