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者:范小琴)
发表时间: 2018-12-18来源:
【和谐中国网·和谐书院】
        本文作者范小琴,陕西合阳县新华书店职工,中共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笔耕不辍,诗歌、散文及纪实报告文学,在各大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发表。并参加老年大学葫芦丝国画班学习,拥有一颗“痴爱文学的纯真无邪少年心”,作品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记虹媒资讯老总任卫明的创业历程
文/范小琴
(2018年12月)
        《虹媒资讯》报是2008年9月25日发行第一期,迄今为止已整整走过了十年的辉煌历程,到目前已发行358期,从最初的的8个版面扩大到如今的36个版面。十年来,虹媒由一个怯怯的婴儿成长为今日之花季少年,令人赞叹之余忍不住想去了解虹媒创办者任卫明先生的传奇人生和经历,走近他创业的酸甜苦辣……
        初识任总
        今年8月29日虹媒资讯的编辑严冰老师和我约好30号上午来编辑部最后确定稿件及照片,准备在9月6号刊登我写的报导老校长雷正平老师的那篇文章,以纪念第34届教师节。所以我来的时候带了厚厚的四本合中两次校庆的大书以及从几个家庭带来的老照片。当我快要上到二楼编辑部的时候,脚底滑了一下打了个趔趄,整个人几乎跌倒,手里提的所有资料及照片也散落一地。这时,刚好一位要下楼的中年男子看见,只见他眼疾手快,赶紧抢了一步搀了我一把,并帮忙把散落在地上的所有资料捡拾起来。
        他中等个子,不胖微黑,一双大眼睛黑亮有神而有定力。我并不知道,原来,他就是虹媒资讯的老总任卫明,我猜测说:“你是任总吧!”他微笑,点头默认。
        前一段在李耀宏老师刊发的那篇关于任总的文章里见过照片,但也只是网络,并没有怎么留意,按着当时的印象我猜测问询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里遇着我能猜对,如果在大街上大概不会相信是我吧!”言谈间他低调又平实,一下子就拉近了我跟他之间的距离。胸藏乾坤貌平实、处世内敛担大任是任卫明先生给我的深刻印象。
        我摊开所有的老照片,任总先看了一遍,并把他认为珍贵的老照片请严冰老师全部扫描了,说这些照片都非常珍贵,是极其宝贵的翔实史料,到了咱这儿一定要保存一份,以备后面发稿急用。从他的言谈间我能深切地感觉到此人非常公心,社会责任感极强。我想:眼前这个人和我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保护历史、弘扬正气。他不仅仅是在谋生办刊物,而是具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是一位做大事的人……
        他说他是九零级高中毕业生,和我们村的向军是同学,原来我们是邻村,我竟然不知。他创办的虹媒资讯十年来刊登了我好多稿子,我心底里对虹媒资讯充满了敬意和感激。心里非常向往的虹媒资讯刊物,创办者竟是这样的平实、和蔼、亲切,丝毫没有架子……
        在我们说话间,沙发上睡觉的一个大约八九个月的小男孩醒了,他没有啼哭,反而像大人一般先瞅瞅看看。原来他是任总的孙子,他让爱人抱了孩子;又过了好一会儿,他又把孩子放在铺了小褥子的地板上了,说这样,孩子即使睡着醒来的时候不致掉下来。这虽是细节小事,却看出我们的主人翁任总的心细如发、柔肠满腔。孩子第二次醒来的时候仍然没有啼哭,只见他慢慢起身后,一双小手摸索着跟前柜子上的锁子自顾玩着。就在我诧异孩子这般乖的时候,大家都说这孩子就是这样的,睡起来从来不哭,从来不会打扰他爷爷奶奶的工作,总是兀自玩耍,由此还赢得了“人见人爱”的昵称呢!而我心里则不由萌生出:“莫非真有灵异,上天恩赐如此乖巧的孙子,开心厚德之人!”
        还有一个细节:我们都在电脑前审看文稿以及在文稿中间插的老照片,任总心细,指示电脑操作的姑娘,给每一张照片都加上庄重美好的边框。这一点连我都忽视了。他经验丰富心思缜密,使得整个儿稿件看起来完美多了。
        9月4号晚上20点,任总发来信息:“范老师好!晚上定稿了,你还看吗?”他对新闻事业以及教师节的敬畏、负责,让我心里对他更加敬佩。
        9月9号晚上我们相约在他的虹媒资讯二楼编辑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长谈。他说他是合中九零级学生,是当时县重点班的一员,当说起他在高中的班主任及代课老师的时候,他深情的从最醒目位置的墙壁上小心翼翼的卸下来他们的毕业照,那是他特意把他们班的毕业照做成那种壁画一样大的样子。他情深意满的给我指出他的每一位老师,并说他高一的班主任是李亚章老师,代他们语文,是一位极富才华的年轻老师,惋叹英年早逝;刘林林老师代他们化学,他说刘老师当时正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时候,知识渊博,疑难问题及答案随时随口娓娓道来,毫无累赘多余之词,令他们深深佩服啧啧称羡。他还说他的物理学的非常好,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物理竞赛。由于物理特长,在他日后的所有实际创业中,这些知识对他帮助极大。他的物理任课教师是李增学老师,高二高三的班主任是雷兆甲老师,两位分别是我省教育界极富盛名的物理、数学方面的权威,对待教学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今天他创业成功了,出息了。实现了当年诸位老师的殷殷期望,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但是,他不曾忘记老师,他不曾忘记同窗,他还是永葆赤子之心的朴实长情憨厚的他。
        和他交谈,犹如和自己的亲弟弟拉家常,无丝毫拘谨,亲和力满满,他向我谈起了他的身世及创业历程……
任卫明夫妇和父母在北京
        父亲是我的榜样
        父亲1969年当兵了,母亲独自一人照管我和弟弟妹妹,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母亲特别辛苦。我们三个孩子都还非常小,那时候由于没有男劳力,一年到头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也挣不下多少工分,每到年底分粮食,我们家是最少的。那时候大多数农民家庭也都穷困,一年到头全家吃不上多少油。除了吃不饱穿不暖以外,我母亲和我们在村子里遭人歧视是常有的事,多年了,那些苦涩的童年往事,常令我唏嘘不已,母亲那时候真是不容易啊!好在岁月抹平了忧伤,作人处世还是宽容达观才好。
        上初中时候别家的孩子拿的是麦面馍或者玉面馍,而我的生活着实不能跟同学们相比,因为各方面拮据,上课时候乏困无力。星期天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背着我们偷偷饮泣,日子艰巨的过不前去……
        1976年父亲从部队复员回家了,从此,一家人心里才有了主心骨。1979年村上要通电了,村干部和父老乡亲鉴于父亲踏实可靠能吃苦又懂得些电的学问,父亲在部队自学了一些电学方面的常识,就选了父亲当电工。父亲是全村通电挖坑、栽电杆、钻水道的主要劳动力,他特别能吃苦,下了苦流了血流了汗,也从不会表白不会自夸;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从不会给村干部提要求,甚至还有村里给他的补贴也因村干部换届不了了之;再脏再苦再麻烦也要使村上家家户户通了电。父亲性格内敛,吃苦耐劳,村上挖坑装线猫腰钻道他把苦头吃遍,东家西家有故障他把鞋子跑烂,只要是为村民的供电的事情,他撂下饭碗不吃饭也要急急赶着去拾掇去清除故障……
        父亲总是告诫我们几个孩子:做人做事端端正正踏踏实实,不耍奸不取巧,白天吃饭香夜里睡觉安。正如南宋黄升《鹧鸪天》里的一句赞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为群众干实事后所获得的内心的满足以及脸庞上现出的自豪的微笑,一向木讷少言的父亲默默地为村民服务后的满身心的快乐,看在我的眼里,烙在我的心里。目睹父亲的为人处事,我少年的心灵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是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就能获得身心的真正快乐和幸福……
        创业历程
        我从小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因为我瘦小、性格内向,经常遭欺负。在学习上我和其他同学较着一股劲,一直非常用功,升初中的时候成绩是我们村的第一名。我不贪耍玩,却喜欢听大人们说话讲故事,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妈妈总夸我老气省心。
        高考的时候意外落榜,对我的打击很大。刚刚走出校门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的最低谷,我对人生感到失望,对前途的迷茫让我痛苦、焦虑,甚至一夜一夜睡不着觉。那时候在农村比较理想的出路就是学门手艺,当个工匠。我成天窝到家里消沉痛苦也于事无补,就决定学匠人。泥水匠或者木匠我不怎么喜欢,就到城里学了电焊,平日父亲电知识的熏陶对我也有极大的帮助。虽然没有考进大学,但是我的物理一直学得非常好,这些知识被我全部应用到实际的电焊活路上了。多亏了我村的电焊师傅李增荣,他是我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位师傅,也是我终生的恩人。他传给我的电焊技艺帮我跨过人生的第一道坎。来顾客了、车坏了,他就让我学着给人家焊接。电焊是实打实的技术活儿,经过多次实际操作我终于学到了一门能够赖以生存的本事。有一次,来了一位顾客问我敢不敢焊接暖气管道,我说敢,他邀请我进了他的工队负责管道焊接。当时房地产行业刚刚开放,建盖单元楼的工程越兴越旺。我常常猫腰、钻道、窝在小区的地沟焊接管道,不嫌脏不怕苦又悟性好,经过我焊接的管道都牢实可靠,根本不需要返工。这样,颇有技术含量焊接的活儿增加了,我的眼界也开阔了……
        后来到山西,投奔也在山西打工的舅舅和姨夫,给一家建筑队转库房,六七月份天气正热,太阳把钢管晒的灼烫灼烫,我和其他工友弯腰、肩扛、双手抱着钢管搬啊搬,下工的时候感觉好累好累!晚上躺在工棚简陋的地铺上的时候,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腿痛脚软,懒懒的一个姿势躺着动也不想动,瘫痪般的感觉。扛水泥袋子更是常有的事。除了当地人,只有我一个合阳人,我必须比他们更能吃苦才能待下去。每每想到第二天还有更艰巨的任务我就发怵。
        兴许是老天有意垂怜,有一次老板兄弟的自行车坏了,当时没有人会焊接,我自告奋勇给他焊好了。老板见我有这一技之长,立马指示不要我搬钢管搬水泥出苦力了,他要我管了建筑队的机电维修、电焊等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我的日工资也由原来的11元升到16元了,渐渐的工资一直涨,长到一天30元!
        1995年到2000年我一直就在山西的这个建筑队,负责整个工队的机电维修工作,包括开新工地拉线,安装电表。几栋楼一起盖,大部分都是我在唱主角。工地上不论领导民工等哪儿的灯坏了、厨房的鼓风机坏了等等,大家伙都是来找我修理的。有时候深夜了正睡觉,也穿衣起身赶到现场修理电路,真的是随叫随到,须臾不敢耽搁,可谓“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2000年的时候,工地越来越大,管理规模也在改变,逐渐形成班组包工制。我给老板说了我想包活,他也同意。从此,由起初的几个人干到几十个人的包工队。
        在外打工的日子是艰辛的。
        2009年底,成立一年多的虹媒资讯没有起色,很难维持,不得已我只好把工队停了,返回家乡一心一意创办虹媒。
        在此,我不能不说一下我的仁兄台少平。他是我生命里的贵人,是我在异乡运城抚慰我的温暖阳光,是他把我从一个出苦力的搬运工提升为一位负责整个建筑队机电维修的技术人员,又让我从一位技术人员转变为一位管理人员,在走投无路时有了新的出路。我的满身技艺有了用武之地,也免除了我的苦力之役。同时,他还把一个建盖好的别墅小独院提供给我全家居住,我的媳妇儿子妹妹都住在这里,这是滞销的别墅中的一个,不交房租,只出电费。在山西运城的十几年,我们一家就一直住在这个小别墅里。台兄的温暖厚爱照拂着我这异乡的游子,正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所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籍此表达我对他的终生感激。
        从我成长的经历我悟出:考大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中学时代学到的知识如果应用到实际谋生的工作中,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一直喜爱的物理知识就帮了我很多很多……
         “我和虹媒的今世缘”
        2006年在山西运城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接触一张“灵通资讯”的信息报,那是在运城街道旁边报亭卖的报纸,纯粹是广告商媒。上面刊有好多买卖、租赁房屋、企业广告等惠民信息,人们可以快捷阅读,定期得到纸媒讯息。当时手里拿着这报纸,我心里就思忖:这是好东西啊!我也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啊!我非常佩服灵通资讯老板的思路,心想这人太聪明了。
        2007年春节的时候,我就萌生了想在咱合阳创办一份报刊的念头,想把这比较先进的模式带到合阳,为商家和买家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我觉着这是一个商机。我把“灵通资讯”带回老家让大家看,亲戚朋友在关心支持的同时又很担心。我姨夫规劝我:“挣钱不容易,不敢闯瞎了!”我请教我邻家杨成哥商量这事,他很支持说:“遇到麻烦事有我哩!”
        其实我也担心,矛盾纠结着,害怕失败。因为我多年在运城,对于合阳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件事,要么轰轰烈烈,要么落荒而逃。在纠结矛盾中,近两年晃过去了。2008年6月份终于下定决心为自己的人生搏一搏,当我把房子租下来,别人问我干啥,我说开超市,不敢给人说实话。
        8月份买了一台电脑,我还不会用鼠标、不会操作网络,一切从头学起。网络设计、排版主要依赖妹妹任卫玲操作电脑。妹妹原先被我带到山西,我给报了电脑班,让她专门学了两年电脑,她非常颖悟又勤奋,是我办虹媒的左膀右臂。刚开始是两张彩色的纸张,因为少也没法装订。信息也是我上门找熟人朋友的推卖需求而刊上去的。
        9月25日第一期《虹媒资讯》悄悄的出版诞生了,像一个超生的婴儿,她的出生没有鞭炮声、没有美酒佳宴、没有请亲戚朋友、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第一期沿街免费发放的时候,我都不敢抬头,第一期第二期信息全部免费刊载。第一期就是我看着妹妹做的,手里捧着新鲜出炉的虹媒,我和妹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期望人人能够喜欢我们的劳动果实“虹媒产品”。
        运城那边打电话说印好了,我便开着车去运城拉报纸。当时没有敢挂牌匾,只是在门头挂的:“虹媒讯息传播中心”几个怯怯的字,只有我们两兄妹的埋头苦干实际操作。
        前期许多人问我你办的咋样,我只好说刚持平。其实,前两年都是赔钱折本的。没有任何关系,中途遇到很多困难,马上4号了要定稿了,没有内容;同行竞争,人员被挖走;缺乏经验等等。种种不利的局面犹如一盆盆刺骨的冷水浇的我找不着北了。
        这时候,我承包的建筑队还在运城,我媳妇也在运城的电子厂上班,儿子在那儿上学。我一人得操着合阳运城两个地儿的心、两个地儿的事业,太扯精力了。虹媒初期的坎坷,使我下决心于2009年年底把运城那边的建筑队彻底停止了。全身心投入到“虹媒资讯”了。
        前100期是委托山西的印刷厂印刷,印好后我再开车从山西运城往回拉。拉回来不吃饭全县24个乡镇齐齐跑,240多公里发给乡镇,从运城到合阳100公里,那时候浮桥刚通,好多事也就是偶合,好像好事给咱往一块儿凑似的,有桥就近便多了。但是,冬天下雪浮桥不通拆了,就从韩城河津过去拉报纸,下雪路打滑肯定不好走,路远多了,190公里经过韩城从运城拉回来,想尽办法都要按时间发报纸,一路的冰,车没法通,下雪都是我一个人去。
        有一次冬天下大雪,浮桥被拆,历经韩城河津雪路打滑厉害,200多里的路程我开了十几个小时,一路的冰一路的堵车,又冻又饿,我没有叫任何人作伴,怕路上危险了会连累别人。这些都还不算事儿,着急的是我要赶着按时间把报纸发到群众的手里呀!
        这些往事,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创业拿云实不易,艰难囧途独心知……

《虹媒资讯》成功举办第二届相亲大会
左:任卫明  右:李明奇
        正气敢为天下先
        听了任总讲述虹媒的始末,我感叹人生的不易,也对任总增加了深深的敬意:他是心忧家乡、敢为天下先的真豪杰真丈夫。
        虹媒资讯创刊十年了,不断扩大版面,每期发行量达两万多份,累计358期,由一个怯怯的婴儿成长为今日人见人爱、风华正茂之花季少年,品尝了成长的磨难与成功的喜悦,但是,只要是为人民大众谋求方便的事业,一定会渐渐壮大、丰满、并长长久久。
        虹媒报刊是实实在在给大家办实事,办好事。这十年,虹媒刊发了海量的广告和资讯。为商家和企业牵线搭桥,拓展市场,扩大客源。为我县地域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期还有报告文学、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给大家展示,也多是我们合阳本土作家的稿件。《渐行渐远的乡村》一书的作者贺晓林就是从虹媒这儿展翅高飞的;“人民诗人”党宪宗、“民俗作家”史耀增、“军旅作家”李斌奎等文坛宿儒的稿件也常常在虹媒首刊面世……
        任总不仅仅只是一位建筑设计师、电焊技师、网络设计师,不仅仅只会刊登别人的稿件,不仅仅只是一位极富创意的摄影大师,其实,他更是一位诗人,一位随时随地感知生活、感知美好的人和事的极富灵性的散文诗作家: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0年的峥嵘岁月,
虽然抹去了我们的童真,
却给了我们睿智和经验;
虽然磨平了我们的棱角,
却给了我们成熟和稳重”
        这是任总在90级2班同学回归母校合阳中学百年校庆班会上的即兴赋诗。他真是一位吃尽苦头、内外兼修、能文能武、胸腹宽阔、厚德载物的人中龙凤啊……
        他创办的虹媒渐渐的深入合阳广大群众的心坎,实用又娱心。每月三期的虹媒报刊,上至政府领导下至乡野百姓,无不欣悦期盼翻看,泱泱洽川大地发生了哪些催人奋进的大喜事大好事、又有哪些人文常识以及正能量满满的文学作品等等,都可以在纸媒《虹媒资讯》一览无余。特别从去年开始,虹媒特意推出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老照片”专栏,这些栏目记载历史、展示合阳风貌及人文文化的吸睛内容,受到广大群众的期盼喜爱,也大大传承了家乡的历史文脉,实为创新盛举。
        《虹媒资讯》不啻是任卫明奉献给合阳人民的一部源远流长的文化史诗……
        和任总畅谈一个多小时以后,当我准备告辞返家的时候,起身瞥见他办公桌对面有好几把二胡正静静的放在托架上,我说:“姐听说你二胡拉得相当漂亮,可否让姐姐分享一下?”他兴之所至拨开了琴弦,悠扬、圆润、婉转的一曲《母亲》聆音回荡在我的耳际:“啊!母亲为我日夜操劳,风里雨里为我欢喜为我忧,童年的记忆哦,永远也不会老,如今在我的心里头还是母亲高……”
        任总忘情的拉着琴弦,沉浸在对母亲无限的感恩挚爱里,只见他双眼慢慢潮湿,竟溢出了晶莹的泪花,我明白,那是感恩的泪花,是一位大丈夫对于自己母亲的无限深情的柔肠缕缕……
        末了,他告诉我说,他大舅的二胡拉得非常悠闲自在,他是小时候从大舅那儿学得的艺术点滴,难得的是大舅曾经赠送他的这把二胡陪伴了他四十多年了,这把琴弦在异乡运城是籍以抚慰他忧伤失意的亲密伙伴,他最擅长最爱拉的也是这首《母亲》,他到哪儿都要带着它、抚弄它……
琴音悠扬颂母恩,
擅写诗歌及散文。
常背相机喜摄影,
原是创业性情人。
 
高考落榜不失志,
物理特长怀技艺。
焊接管道钻地窖,
吃尽苦头创奇迹。
 
运城创建建筑队,
渐渐壮大成十年。
风生水起忒红火,
身兼数职爱拳拳。
 
送妹求知学设计,
电脑培训夯基石。
兄妹办报传佳话,
虹媒资讯惠万家。
 
零八返乡办《虹媒》,
不响鞭炮不挂牌。
庙宇乡野争阅览,
怯怯婴儿俊少年。
 
正气敢为天下先,
传承文化擎大船。
十载辉煌垂青史,
砥砺前行扬长帆。
 
【和谐中国网】投稿
  邮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