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玉玺的《“三农”之歌》歌词的体会
发表时间: 2009-07-13来源:

我从这里理解了“三农问题”

——读郑玉玺的《“三农”之歌》歌词的体会

陈玉荣

      对于我国的“三农问题”,近些年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长篇论述、深入解释。从“三农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到现实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从欧美现代机械化农业到东亚小农综合农协模式,比较研究、路径研究等等,说不完道不尽。尽管国家早就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合作社法、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重量级的法律法规政策相继出台,说起来都是要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目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广播歌选》上著名词作家郑玉玺的《“三农”之歌》才认识了这位具有学者风度、注重语言的精辟警策、练达天然的郑老师之后,并从他新近为农民兄弟所创作的《“三农”之歌》的歌词中,理解了“三农问题”的涵义。能够独自一人跋涉千里实地采访我国农村留守家庭,并且全部采访都是在工作之余自费进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优秀词作家最重要的品质:良心。只有拥有良心,才能发出真实的声音,而真实恰恰是撰写歌词的第一生命。
      “三农”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顽症,政府和各界纷纷对这个困挠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把脉开方,以期能够有所突破,从而推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尽管关于“三农问题”,总是天天讲,天天说,但是,却从来没有人被作为歌词重视过,也从来没有人能够透过通俗易懂、意象表达、寓理于象,以独创之象,寄隽永的理,让人回味无穷、易唱好学、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在其曲式上面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在其歌词风格和歌词内涵上面都非常精美到位。既有传统的优点又突破历来歌词风格古板僵硬的框架,手法上做到层次分明,涵盖悠长,更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相当多的“常识性偏见”,词作家郑玉玺老师以白描的手法,非常细腻地为我们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现代农业的新气象和新型农民的新气象。正如郑玉玺在《“三农”之歌》的歌词中这样写道:
新农村,新气象,青山绿水伴着五谷香,电脑上网,路路通畅,生活富裕住楼房,乡风文明,和谐安康。
      现代农业,新气象,集约化产业化是方向,机械作业,效率增长,农林科技下了乡,现代农业,蒸蒸日上。
      新型农民,新气象,慧农政策暖百姓心房,勤劳致富干劲更强,管理经营闯市场,增产增收,喜气洋洋。
      歌词感觉好极了!现在学界、政界都需要《“三农”之歌》这样的好作品,而不是无病呻吟。
      从字面上讲,所谓“三农”问题,实质上就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测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成功的歌词,是它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在人们的心空飞翔,带给世界爱的雨露阳光。我一直坚决认为,优良种族品性的继承并不在所谓病态的“推陈出新”然后粉墨登场,四面颂歌,而是传统固执地把祖先的衣钵得力得体地传播开来。总觉得读郑玉玺的《“三农”之歌》就像孕育了伟大文明的恒河之水,轻波细浪地流淌开来,水面上流转着一颗莲花的心,温润多汁,清醇芬芳。为了在中国的大地上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中央、国务院早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正如早在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长期以来,解决农业问题,靠的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村商品性副业;解决农村问题,靠的是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解决农民问题,靠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民进城。但当一部分农民转移出去,城镇化进程加速,非农产业发展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这部分农民如何发展?显然,面对新的形势,“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应对新的挑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而且关系我们党的执政问题。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新阶段我国要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中国的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反映农村生活、讴歌农村时代变化的优良传统,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的作家,也应当更加有所作为。为此,中国作家协会在今年5月特别召开了一次反映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研讨会,这是建国以来召开的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研讨深入的一次农村题材创作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为研讨会发出了贺信。他指出:“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巨大、最深刻的变革”,他衷心希望广大作家“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响应时代召唤,真正沉下去,和农民心相连,俯身倾听农民群众的愿望呼声,真实反映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农民群众的崭新精神风貌。”郑玉玺老师就是一位和农民心相连、情相通的词作家。特别可贵的是,他不断用凝结着自己深情厚意的歌词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新变化,热情讴歌广大农民兄弟那独具匠心的精神风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写出了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新气象”,豪迈、乐观、向上的气概洋溢于字里行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想要达到词作家郑玉玺老师在《“三农”之歌》中给我们所描绘的“青山绿水伴着五谷香,电脑上网,路路通畅,生活富裕住楼房,乡风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就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正如郑玉玺老师在《“三农”之歌》的第二段“集约化产业化是方向,机械作业,效率增长,农林科技下了乡,现代农业,蒸蒸日上”中,分析了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实现农业产业化应注意的环节,以期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新气象”。在歌词的创作艺术上,郑玉玺老师走的是一条“三贴近”的创作道路,他善于从乡村普通农民的生活中提炼素材,升华词意,从一些山村生活的细节中,来反映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时代风采。例如,郑玉玺老师从自然界万物勃发的生机中,发现了“农林科技下了乡”,“现代农业”给广大乡村农民所带来的“蒸蒸日上”的新生活。让我们深深地感悟到郑玉玺老师笔下那浓浓的乡情和亲情。通过“机械作业”这一细节,观照出了一位有良心的歌词作家颇为丰富的感情世界。但如果歌词在此打住,内蕴就显得比较肤浅了。郑玉玺老师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落脚在“现代农业,蒸蒸日上”的思绪中,也就进一步拓展了歌词的思想深度。好一个“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下了乡”的细节,却把我们带进了现实生活的天地之中。在歌词的语境上,郑玉玺老师追求朴素、明白、晓畅和有张力的语言。他善于吸收少数民族民歌运用比喻抒情写意的长处,又把现代诗歌中注重意象的手法吸纳进来,为我所用,使他的歌词成为一种晓畅中的含蓄、朴素中有诗味的风格。这样的歌词风格和歌词作者抒写的内容,有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歌词,自然也容易走向群众,为群众所接受。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目前,困扰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大家都知道,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效,包括农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正如郑玉玺老师在《“三农”之歌》的最后一段中这样写到:“新型农民,新气象,慧农政策暖百姓心房,勤劳致富干劲更强,管理经营闯市场,增产增收喜气洋洋”。
      但是,也应当看到,现今国际粮价那么高,是中国的四五倍,如果那是市场经济“看不见手”决定的市场价格,那我国农民却为什么却偏偏就享受不到呢?如果那是粮食合理价格,那么国家是不是照此价格给我们的农民兄弟一个最低收购保护价呢?看来这与我们的郑玉玺老师在《“三农”之歌》中所描绘的“增产增收、喜气洋洋”的新型农村的新气象还有一段距离。
      从整个农业产业链来看,生产种植、物流、仓储、加工、零售,农民做得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付出的劳动最多,可是这各个环节里就咱农民亏本,其他掌握各环节的人都赚利润。农业产业部门在整个社会所有生产部门里,肯定有它的位置,有它应该得到的利润,只不过这些利润即使得到了,但在每个环节上分配不均,这些利润不是按照人多来分配,也不是按照劳动付出来分配,而是按照资本量来分配。就算如此,按说咱们全国农民拥有18亿亩土地,无数的镰刀锄头,这加总起来可是不小的资本,该够格分取利润吧?可是不,这些是分散在2亿多农户的,算不了资本,一家一点钱一点物质财产,要成为资本需要一定的量,才能质变。也就是说,如此小农户得不到该得的利润,那些商贩和企业老板就是通过极低的收购价和较高的零售加来将利润分配给了自己。这就是说咱农民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与出售价格是不相符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认钱不认人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不都是说咱改革开放改掉了那统购统销、集体经济如何伟大吗?说统购统销压低了农产品的价格,利用剪刀差压榨了农民,是这个流通体制的问题,不是当官的人的问题,那好,现在咱农民就求求官员们回到集体经济吧,实行统购统销吧,给咱们一个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吧。改革前的公社集体经济不好,那也是因为国家从农村提取剩余过多的原因,但是为了工业化,让整个农业产业暂时做出牺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的农村改革只做到分田单干,然后打破原有流通体制,事实上这都是破,还没有立。最近农村虽然有几个大的政策变动,什么专业合作社法、土地流转倡导,但都没有对症下药,没有在建立一个农民主导的农业产业链上下功夫。
      这说明,在没有真正地解决农民参政的透明度问题和农民基本民权的国民待遇问题之前,应当承认,农民是社会的底层,是被边缘化的低层阶级。历代农民出人头地的出路只有两个:冒死立军功以改变贱民身份;发奋读书以登科举之金榜。当今农民的子弟奋斗的目标也还是不再务农。然而,绝少有人像孔夫子那样公开诚实地表示看不起农民,而几乎都是以“爱民如子”,立志“归农”,“扶农劝农”的农民父母形象出现。即使有实意帮农者,也无实力节省朝廷、官府、战争的巨大开支,如荣国府贾珍所说:不向你们(农民)要,向谁要?(《红楼梦》)历代“三农”问题之要害是未把农民公民化。征、调、摊、派本无过。但要多少,得协商;用在焉,须透明;立新法,当通变;新更新,当俱进。而封建时代没有细加调查的制定新法往往又是一场巧取豪夺,故明末学者任源详在《赋役议》中挑明:“是故谋利者巧立为一切之法,以愚天下之耳目。”
      总之,今之“三农”问题与我国历史上贱农、戏农、伤农的旧伦理、旧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用新市场伦理和法制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价格和税收问题、农村城市化问题和农民地位问题,而不能走进一个又一个的旧怪圈。为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依然存在,其引发的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固然,广大的农民兄弟像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一样,每个人都在期待着被爱和被重视,每个人都在等待自己生命绽放的那一天,尽管有人是为自己,有人是为爱,有人是为阳光,有人是为了世界多一点点美的日子。如同在歌唱之余的念颂,总有一天你会回到找寻的起点,发现原来最希望达到的境地,就是自己花开的那个季节,所有追求的灿烂和美好不过就是在成长中已经被你获取。花开的时候没有追求过结果,路边那么多的花只是默默的娇艳,不需要目光,不需要赞赏,就已经悄然升华。
      当人们唱一首抒情的歌,却无意中品味出其中蕴涵的哲理,那该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一份发现的惊喜,一份艺术再创造的惊喜,一份印证接受美学之所谓作家与读者共同完成艺术创造的惊喜。而在我们歌词作者自己,则不妨是有意为之,有意留下一些伏笔,将一些具有弹性的、多解的语言和意象,留给读者和听众去品评,去发现,去创造。我们的生活是万紫千红的,农村的变革也有我们许多一时无法认识的东西,到底歌词究竟如何去面对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来拓展自己的创作题材,这是摆在郑玉玺老师创作道路上的新课题。在艺术上,郑玉玺老师近年来注意到了一些现代歌词新的表现手法,并有了一些成功的运用。但总的看来,这还只是开始。生活、思想、艺术,是我们在创作的道路上,永远都有新的课题要面对和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扎根土地的词作家郑玉玺老师,今后,除了不改其根基之外,是否也可以“求索”一些新路,从而写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泥土气息和农村气息的歌词?我们期待着郑玉玺老师新的突破。(来源:和谐中国网hxzg.net)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