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应该怎么解读?
发表时间: 2010-02-07来源: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 贺娟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年1月

    作为长期从事中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我呼吁出版界以及电视媒体在谈及医学养生内容时,尽可能减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养生”观念与“保健”方法,以免误导大众。

    目前,在中国涌动着两种文化热潮:一是经典文化热,有人称之为“国学”热;一是养生文化热,有人称之为“国医”热。电视、广播、书籍、报纸、杂志,到处充斥着这方面的内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达百年的种种文化磨难之后,进行的一种反思和回归。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医学的传世经典《黄帝内经》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黄帝内经》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医疗保健知识,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就像《道德经》、《论语》、《庄子》等传世经典一样,充满着对自然和生命的体察与感悟,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然而,《黄帝内经》文辞古奥,义理幽深,如何使广大民众从《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和养生之道中获得教益,是摆在《黄帝内经》专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专门研究《黄帝内经》的专家,习惯运用专业语言去阐释经典,普通民众看不懂;非专门研究《黄帝内经》的学者,难免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甚至随意发挥,曲解经典。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一书,作者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中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这对帮助读者正确了解中医药知识,无疑会起到良好的启发与正确的引导的作用。在实用性上,作者从食物的性用讲起,在第一章里,用一句《黄帝内经》的经文“阴静阳躁”对肉食类食物的寒热做了归纳:即凡是肉质热性的动物多喜动善跑,且跑得越快,热性越大,如牛肉、羊肉、鸡肉、狗肉、鹿肉、鱼、虾皆为温热之性,其中又以狗肉、鹿肉的热性最大,牛肉、羊肉稍减;凡喜静少动的动物肉质多寒凉,如猪肉是家畜肉中唯一的凉性食物,而硬壳类海鲜在海水中极少活动,肉质基本上都是凉性的,如螃蟹、蛤蜊、生蚝等均为寒性。这种判断肉类食物寒热之性的方法不仅简便易记,而且极为实用,可谓是《内经》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典范。

    书中又谈到不同时令的饮食养生、不同体质的饮食养生,以及若干常见疾病的饮食调养,如谈到目前流行甚广的晨起一杯凉开水的保健方法就要因人、因体质而异。阴虚、实热体质者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保养,但阳虚体质者用这种方法保健就会越保越虚。这种源自临床,又反馈于大众的养生保健经验,才会对百姓的健康提供真正的指导和帮助。

    时代呼唤更多的专家为大众写科普读物,作为长期从事中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这样医文并茂的养生科普著作问世,也呼吁出版界以及电视媒体,在谈及医学养生内容时,要有专业人士来把关,尽可能减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养生”观念与“保健”方法,以免误导大众。(郝万山)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