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遭键盘冲击? 专家:传承也需创新
发表时间: 2010-09-24来源: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展”暨“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于2010年9月18日在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开幕。本次活动充分展现大陆当代书法的创作风貌,对延续汉字书写的文脉,增进两岸人民的情感,促进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推动两岸学术、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上图为参展作品。

      9月16日,在“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谷芳、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的《大师对话——汉字与中华文化》;台湾艺术家琉璃工房创始人王侠军的《汉字与创意生活》;台湾词作者方文山的《汉字与文化识别度》;博理基金会新媒体计划主持人陈浩的《未来媒体的想象——汉字艺术创新表达的空间》等近10个论坛听者甚众,其公众关注度之广,是主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文化总会没有料到的。

      自2009年中国书法和中国昆曲、中国古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给国人留下“中国书法濒危”的印记。再加之键盘时代的来临,致使中国书法在新一代书写中边缘化现象日益严重。汉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失落,引起两岸汉字文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最终促成“首届两岸书法艺术节”的举办,艺术节除了探究汉字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之外,似乎又多了一点“汉字文化保卫战”气氛。

      学者倡议政府支持

      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一统、延续、繁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因此谈中华文化,就离不开汉字,谈汉字就已经切入了中华文化。

      早在3年前的世界图书日,作家蒋巍投书北京晚报,称有感于路上闲聊者多,阅读人少的现象,发出“带一本书上路”的倡议,一时间引来各地记者的采访。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蒋巍提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有着泱泱5000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从南到北申报了那么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似乎忘掉了最伟大的一项,那就是中国的汉字。他建议,世界图书日设为中国汉字节。

      蒋巍的倡议,得到北大文化学者张颐武的赞同。他认为,无论叫“汉字节”还是“汉字日”,这对于中国和东亚的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张颐武表示,汉字,当然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遗产,也是今天还活在我们中间的书写的方式。它既有历史的传承和延续的意义,也有当下的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汉字文化面临多方面的冲击,不仅是网络带来的汉文字的衰落,还有传统文化衰落连带着汉文字文化的衰落,关注汉字文化的兴衰,不仅仅是内地文化学者,还有来自台湾的文化学者。“汉字文化保卫战”成为两岸文化学者的共同心愿的同时,也得到政府的支持。本届汉字艺术文化节的发起,即是由政府组织,其间的活动,有现场书法与设计表演、汉字服装演出、汉字为元素T恤设计、汉唐乐府南音大戏《殷商王·后——武丁与妇好》等,其规模和重视程度都达到高规格水准。

      对“键盘冲击”持理性态度

      9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小剧场的一场《大师对话——汉字与中华文化》讲演结束时,一位女孩站起来,请教在场的田青、许嘉璐、林谷芳、黄光男4位文化学者,“请问各位老师,我们现在进入的是科技资讯时代,中国互联网上,大量使用的网络语言,实际上也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一种心理认同上产生的,但是它在使用的层面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我们并不直接使用汉字,而是数字和英文,比如886代表拜拜喽,MM代表妈妈或者妹妹,比如一个冏字,意义非常大,不同的环境使用的意义也不一样,网络文化对中华文化,尤其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呢?还是一种丰富?”

      事实上,除了网虫们为了方便快捷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文字,对汉字文化产生的冲击,现在很多广告商也在肆意错改、错用汉文字,比如:“咳不容缓”、“饭醉团伙”、“骑乐无穷”、“一戴添骄”、“天尝地酒”、“无胃不至”等等,中国汉字正在遭到信息化技术的全方位“屏蔽”。

      对此,田青教授只能用“汗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但是,田青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理性客观的,他说他很难简单说网络语言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丰富还是冲击,“因为现在的网络语言,第一,它刚刚出现,时间还不够长。第二,据我所知,网络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淘汰率非常高。你刚才说的冏,我开始不知道。MM既代表妈妈,也代表妹妹,同时还是英文字母,我就不敢恭维说它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青年人在网上,有一片自己的天地,青年人之间有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就像我们整个语言的大家庭当中,比如我们有方言,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用语,根据以往的经验,流行用语会被大量地被淘汰,可能下一代就不了解。你们能够保证20年后再说这个冏字,大家一定会理解吗?我觉得未必。我对网络语言的看法,随它去。如果你们使用这种语言感到一种乐趣,小范围的认同感,我认为很正常,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丰富还是冲击,我想留待以后再说。不能现在就说,因为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必须有时间的积淀。”

      台湾文化学者林谷芳的态度似乎更直率,“我想中国的方言那么多,就多一个网络语言,至于会不会继续,那要看历史的继承。”

      可以看出,两岸汉字文化学者对于目前汉字的处境,在保护和研究上持理性和宽容的态度,以学者的心态看待汉文字的变化,并对其抱以研究的态度,体现了学者在汉字文化发展上应有的态度。

      汉字进入生活潮流需创新

      说到汉文字的传承和弘扬,参加本届汉字艺术节的学者和名人,都提到汉字传承和弘扬的路径,艺术节上的多样活动,有不少是体现汉文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比如,“汉字在时尚设计里的应用”讲座、“汉字与创意生活”论坛,汉字为元素设计的T恤服装表演《领秀·汉字:“汉字的创意服装秀”》和两岸汉字文创意展《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以及《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展览等。

      对于现在作为一种艺术的载体、文化的载体,汉字要进入百姓生活的潮流,林谷芳表示,“我觉得需要创新”。目前,以汉字为元素已经做出很多产品,比如最简单的古代福字装饰,还有很多艺术的方法,能让汉字体现出来,让百姓在日常与其亲密接触。这方面台湾有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文化创意上,台湾启动的早,积累了一大批的人才和经验,内地市场,对文化创意也进入渴求期,这样双方可以搭起桥来,让两岸的文化创意进入到汉字的领域,以汉字作出让中华民族子孙、让世界人民喜见乐见的产品,进入生活,这也是汉字走出去的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汉字文化在实际应用中保护发展,黄光男还提出汉字的另一种功能,学习书法、学习汉字中带给人的平和心境。他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奢靡、疯癫的时代,人是需要静的,静的方式方法很多,不妨用汉字使你静下来。”

      一位专程赶来参加汉字论坛的年轻人,在听完论坛学者的讲演后,感慨地说,“这次听到的汉字之美,书法之美,还有汉字里隐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汉字文化对我们民族品质的塑造,对我都是新鲜和感兴趣的。像我们在网络时代长大的一代,很有可能让汉字的传承出现断裂。如此来说,这样的艺术节,对我们来说,真是获益匪浅。”也许,汉字文化节是“汉字文化保卫战”的一次正面狙击。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