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山和他的“诗道无界”
发表时间: 2011-08-16来源:

 

李远山和他的“诗道无界”
——访中华格律诗歌的继承和开拓者远山先生


 

       “诗道无界”是什么?
        有人马上会说这不是远山先生最近的新书《诗道无界•远山诗百篇》吗?这本书分为哲理诗、禅诗、山水诗、田园诗、抒情诗五大类,开创了诗与文、诗与思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是近年来极为罕见的诗歌文化精品。但通过对远山先生的专访,笔者领会到,“诗道无界”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远山先生的一生追求、一种境界和一个理想。

一生追求
       远山先生在家学的熏陶下,六岁学诗,历经下乡、进厂、求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在媒体、机关、党群谋差。从始至终都未间断过对中华格律诗歌的探索和追求,四十多年来创作诗词作品上万首,其中格律诗词三千多首,正准备陆续刊印面世。
       对远山先生来说,写诗是他终身都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从他的诗歌中也最能体会出一个中国诗人的风骨,如远山诗《诗源志七韵》:

排律•诗源志七韵
晨风催我换衣容,
鸟是知音林是兄。
山水有情云雨动,
百花多意爱多浓。
书中藏志胸中溢,
墨里生情心里荣。
大写人生多壮志,
狂风扫去满头鬃。
委屈藏进浪花里,
痛苦封存老酒中。
踏遍青山心不老,
云题诗画水成龙。
书虫醉倒诗山上,
赤脚永随词海踪。

       这首排律是远山先生对人生的真我写照,同时也展现了一位诗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怀和心境。整首诗浑然天成,用一句最简短的话来概括就是:字浅、情深、意远、境高、声雅、韵悠。特别是诗题“诗源志”三个字,将全诗紧紧地系在一起,其中所抒之情,皆出自诗人的志向,这与历来“诗歌必言志”的核心相吻合。如果将此首长律分层剖析,可以得到三首七绝和一副对子。如下:

七绝(一)
晨风催我换衣容,
鸟是知音林是兄。
山水有情云雨动,
百花多意爱多浓。


       此二联是全诗的铺垫,多以物象来表明诗人的生活,是以诗人的独特视角来解读景物的。可以想象出诗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每天在晨风的召唤中醒来,开始历练心志。在诗人的眼中,习习晨风是催促他奋斗的动力,鸟儿成了与他对话交流的知音,在林间散步就如同与兄长同行一般。在如此境界中,山水有情,云雨鲜活,甚至花儿的意境和爱恋都能感觉至深。从创作手法上来看,诗人多用含蓄和拟人的手法,将“晨风”、“鸟”、“山水”、“百花”等物注入生命,从他们的鲜活灵气中来隐射诗人所要展现的情操。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虚实相生,以小见大,从细致的情怀中来体现自身对世间万物的感触和理解,境界飘逸。从学诗的角度来看,只有与自然灵物融于一体才能创作出清颖脱俗的诗篇,并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七绝(二)
书中藏志胸中溢,
墨里生情心里荣。
大写人生多壮志,
狂风扫去满头鬃。


       宋真宗赵恒曾说过:“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此话虽无错,读书学知,必然能够有所获取,而远山先生诗中,却告知人们读书可以让人明确心中的志向,而并非有目的地去获取些许利益。表达在书画中的情怀也是为了心中荣耀,而不是以换取金钱为最终目标。“书中藏志胸中溢,墨里生情心里荣。”此两句含义深刻,是在给人们摆正读书求知的心态,只有好心态才能出好成果,这也是当今世上浮躁之辈所不能深刻领悟的。下一联:“大写人生多壮志,狂风扫去满头鬃。”直抒胸臆,以“满头鬃”来指代忧愁烦恼,意为呼唤志向高远的人应抛开忧虑,不要徘徊顾忌,尽情地将壮志实现。此二联,气势磅礴,正气十足,而其中所表达求知心态和实践志向的内涵价值最高。

七绝(三)
委屈藏进浪花里,
痛苦封存老酒中。
踏遍青山心不老,
云题诗画水成龙。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远山先生在这里更为深度地将“苦”、“劳”、“饿”、“空乏”、“乱”这些磨难简化归结为“委屈”和“痛苦”。并且以淡化、坦然、甚至是艺术化地去对待这些苦难。将人生的委屈藏进浪花,虽时时都会涌现,但浪花并非巨浪,不能阻挡前进的白帆。将痛苦存至老酒,也许可以从“痛苦”中酿出甘甜的味道。表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以及勇于面对磨难的大无畏精神。下联:“踏遍青山心不老,云题诗画水成龙。”诗人切换角度,从自身出发,号召有志之士以“踏遍青山心不老”的底气去实践志向,一定会达到“云题诗画水成龙。”的高境界。读者可以细细去品味以云彩般飘逸的手法去题写诗画,将笔下浩浩的江水视为涌进的长龙,这其间回荡的豪情谁人能比?

尾 联
书虫醉倒诗山上,
赤脚永随词海踪。

       尾联是全诗的诗眼,道出了诗人毕生的志向,可以说是一个回归。尾联将全诗推向高潮。出句诗人将自己比作痴痴的书虫,在中国诗歌的山林中如痴如醉地汲取精华。诗人用一个“醉”字将自身对诗歌的态度从爱好上升为陶醉其中,十分巧妙。读书入“醉”这个境界,必将有所成就,远山先生的求知之路也就是伴随着“醉在其中”一路走来。对句中“赤脚”二字来自古代孝子在为父母送葬时,以“赤脚送行”来抒发内心无比的哀痛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远山先生在此以“赤脚永随”表达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格律诗词许下了誓言,字字肺腑,令人钦佩。
       远山先生的这首长律分别表述了他在砺炼自身心志的三个境界,有创作时的专注,面对挫折时的沉稳,达到高境界时的洒脱,最终表明志向,与有志之士共勉。
一种境界
       远山先生认为,“境”指意境开阔的广度和宽度;“界”是指思想意境的高度,或是精神层面的高度。“境界”是横向意境宽广度和纵向高远度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艺术高远宽广的境界。由此观之,诗书也好,画印也罢,大凡艺术,必有四个境界:
       一初界,即“有我境之有我界”。这是最一般的,也是最为寻常的境界,无需更多文字阐述,任何常人都能感悟到、体会到。比如日常生活、交谈、开会、学习等等,都是在有我境之有我界这种精神状态下进行的。
       二学界,即“无我境之有我界”。无论是古典朦胧诗画,还是现代意象派诗画,有一部分人起初欣赏不了其美学思想与意境,但当有人引导他们去理解这些符号,解读这些语言,便可界入无我境中。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可以想象、感受,甚至体验别人的意境,在思维空间里完成了由无我、无知、无欲、无思、无念到有我的想象之中来,这就是从无我境到有我界的意识过程。这些引导意念成像的体验是人们学习艺术的第二个高度。
       三无界,即“有我境之无我界”。大凡诗书画印等各类文学艺术,倘若由我造境,偶得无我高界精神者,皆属于“有我境之无我界”。如假日旅行赏风观景之时,去时心有其境其意是有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偶然所得,有不经意的感悟。这是怀“有我”的意境出发,从中得到片刻“无我”的感受过程。这其中忘我地享受大海辽阔的胸襟;感悟、感受到书画中自然的美妙,带给我们的是从“有我”到“无我”的快乐心境。正如上面所述,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有我境之无我界”的第三诗境高界。这种高界往往是在“有我”的偶然之中不经意所得“无我”之高端体验。
       四空界,即“无我境之无我界”。首先,入此境界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入禅境。在无我之境中,精神力量流转于浩宇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如同:

闲坐望云风,
心开宇际胸。
身游天地外,
不在时光中。

       由此境界中所获得的无我之界,是自然生成之物,而非想象、思考所得,是自然界直接赋予的精神财富,是心禅在给予指引。在“无我境之无我界”中遨游,冲破了所有意识的束缚,在空灵之中懂得了时间万物运转的法则。艺术创作入此境界则不需诸多无谓的思考,只要亲身体验,自然会告诉你一切……
       诗词及其他艺术的最高界,必是一切由自然而生,自然而造,没有丝毫人的意念穿于其中,强迫其里,是纯粹的自然美。艺术脱离束缚,回归于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而自然本身无所谓艺术,这便是诗道无界。
 

一个理想
       “诗道无界”一直以来都是远山先生的一个理想。在他看来,人人都可以学诗、写诗,无论男女老少,中国人、外国人,都可以在中华诗歌的熏陶下,写出动人心弦的格律诗来,情无边,诗无界。
       远山先生曾说过:“社会在发展,文化在进步,中华诗歌响彻天宇,回荡大地,我坚信又一个诗浪词潮必将滚滚而来。为弘扬国学,发展中华格律诗词;倡导民族信仰、陶冶情志;创办‘中华诗院’,复兴中华诗歌文化,从而真正实现‘诗道无界’是我的理想,为此,我将上下求索,鞠躬尽瘁。”远山先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正如他的诗《蹄飞不止》中所述:

五言律绝•蹄飞不止
老马思春万里飞,
野疆秋刹百花悲。
青春再借三千日,
不信此生无做为。


       全诗为读者创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抒发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这是悲怆和力量的结合。读者仿佛跟随诗文穿越时空,远处大漠的高山上,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马背上眺望着远方,身下的骏马偶尔低头嚼几口荒草,秋日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整个山岗,人与马的身影被拉长了数倍。冷风吹散了飘零的花朵,马背上之人不禁悠悠而叹 :“青春再借三千日,不信此生无做为。”这个人是谁?
       是一心忠君报国却遗恨奸臣当道的战国大将李牧?是二十二岁就封狼居胥,大破匈奴,却最终因病而亡的汉朝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全力辅佐蜀汉刘备欲一统中原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孔明?还是遭到内奸陷害,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连下十二道金牌,被勒令班师的岳飞?壮志未酬,英雄末路,时运不齐却心怀天下,这份情操堪比日月光芒,大地雄浑,为人所敬仰。但时不利兮,天妒英才,徒呼奈何?
       镜头一转,画面切换,依然是那座大漠的高山,依然是个孤独的身影,可是此时远方的太阳刚刚泛起鱼肚白,暖日的光辉依稀洒落在尚未衰败的花朵上,清晨的露珠折射出璀璨的光辉,身下的骏马发出了低低的嘶鸣。猛然间,马上人得天之恩赐:“青春再借三千日,了却今生大作为。”这个人又是谁?
       是身在魏国,不为重用,后应秦招贤令,主持变法,富国强兵的卫子殃?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得主公信赖。谈笑间,使得敌人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谨?还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为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歌文学的精华,消除文化断层,力争创办“中华诗院”的李远山先生本人?
       在远山先生看来,怀才不遇是智者的悲哀,但就此沉沦,更是悲哀中的悲哀。所谓“瑕不掩瑜”、“否极泰来”,智者不遇之时更应坚持自己的理想,大道轮回之时,自然就是成功之日。文/雨田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