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新掌门”单霁翔首亮相 今后故宫76%面积对外开放
发表时间: 2012-02-16来源:

单霁翔低调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已经“满月”了。

单霁翔低调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已经“满月”了。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杨雪梅)今天上午,故宫“新掌门人”单霁翔首次亮相在媒体的闪光灯下,介绍了故宫今后的工作安排。

  关键词“新官上任”: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

  单霁翔说,有的朋友问我,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准备从哪里烧起?我告诉他,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保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准备好“水”了。做好故宫博物院的工作,首要的责任是确保安全。刚才虽然是开玩笑,但是,我想说明两层意思,一是故宫的事业是永远的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过去已经确定了的事项,也必须脚踏实地地抓好落实。

  二是面对故宫这处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对故宫博物院这座有着87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必须心怀敬意地加以研究,审慎决策各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法,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承认,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务,对我的能力、学识、经验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我的工作从调查研究开始。主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了解、熟悉故宫博物院各方面工作情况。首先分别向各位院领导讨教,了解所分管工作的情况。二是分别到故宫博物院的32个部处进行了走访,体会各个部门的工作环境,接触在第一线工作的同事,听取情况介绍,讨论当前工作,初步交换意见。三是利用节假日,走访故宫博物院在职和离退休的著名学者、文物专家和历任院领导以及社会上的专家、学者,聆听了他们的指导和建议,这些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收获很大。四是走访相关单位和部门,感谢他们以往对故宫博物院的支持,并希望得到他们的继续指导。

  故宫对于我来说并不完全陌生,毕竟长期在北京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工作,过去一些方面的工作,与故宫的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但是一旦走进故宫,成为“故宫人”,仍然感到故宫的文化底蕴深不可测,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正像专家们所说,故宫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国家文物局的工作更注重宏观政策和监督管理,而故宫博物院作为具体的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种类繁多,需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态度和实干精神。

  关键词“服务”:售票窗口增加到28个 五一启用

  单霁翔表示,故宫在过去的一年,观众人数达到1400多万,并且每年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从1949年的100万观众,增长到2002年的700万观众,经历了50多年时间。而从2002年的700万观众,增长到2011年的1400万观众,仅仅经历了10年时间,也就是说10年之内观众人数整整翻了一番。这一增长速度在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绝无仅有。去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一成多,预计今年还会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

  单霁翔介绍,午门外至端门间将不再设任何展览和商业点,端门地区的使用必须坚持公益性,坚持为观众服务。目前端门地区已经清退了商户,清退了临时展览,还端门地区一个清静、典雅的面貌。端门前的朝房和广场应主要用于为观众服务,包括改善售票的环境,缓解午门拥挤程度,售票窗口由原来在午门前的20个,增加到28个售票窗口,大大减少游客买票的等候时间。

  下一步使用安排分为两步实施:一是首先实施为观众服务的一些应急措施,迎接今年夏季的客流高峰,以缓解午门区域客流压力为目标。二是同时考虑这一区域的整体规划,细致、合理地规划安排好整个端门地区的房屋使用。已经确定的是端门西朝房全部用作售票处、观众咨询中心等服务设施,东朝房是必要的管理部门办公值班场所。除了通过对端门地区的规划和使用,进行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包含观众咨询中心、票务中心及午门的安检、检票通道系统建设等,来改善午门地区的参观环境和秩序。同时一部分端门朝房用于观众咨询和对于特殊群体个性化接待和特殊照顾,准备残疾人轮椅和儿童车,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便利使用、顺利交流而提供各种服务。 
 

关键词“分流中轴线客流”:慈宁宫等西部区域将开放

  单霁翔表示,故宫观众群体有两个活动规律,一是时间上不平衡,二是区域上不平衡。在时间方面,每年的暑期是高峰,7月中旬至8月下旬往往形成40多天的持续高峰,每天接待7万左右的观众,更有14天持续超过8万。“五一”,特别是“十一”长假期间,更是观众的参观高峰,去年10月2日观众人数超过了13万人,严重超过故宫的承受能力。在区域方面,第一次来故宫的普通观众,总要沿着中路参观,看故宫壮美的古代建筑群,看古代皇帝的宫殿和起居生活场景,因此故宫中轴线上的观众格外集中。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正是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所在,也是故宫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重点。解决问题必然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同时入手。

  单霁翔指出,将通过修缮使更多的文物建筑保持健康状态,使更多的文物建筑群实现对公众开放。根据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故宫开放面积由2002年的30%增加到了目前的45.79%,面积达到329717平方米;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展览布局合理扩大开放空间,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设施、有序疏导人流等,来增大接待能力,降低单位面积的人流,减少拥堵风险。比如修缮后的慈宁宫、寿康宫都将设立与其风貌相符的展厅,与南部的武英殿等展厅共同组成西部开放区,吸引更多的观众从中轴线分流过来。与此同时,午门雁翅楼收回后经过修缮将成为大型展厅,又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参观而缓解三大殿的压力。包括大高玄殿经过科学规划也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公众开放。

  其次是时间。故宫的淡季与旺季差距非常明显,在每年的观众流量曲线图上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双针一峰”图形,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具体来说,两根针都是单日峰值超过12万人(最高值14.8万人)、日均超过8万人,而暑期更是人流密集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的情况,而淡季日均仅3万人,就是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也不过日均3万人。如果以去年1400万观众计算,全年日均也不过不到4万人。所以总体上必须合理配置参观时间,削峰填谷,在特殊时段采取适当的限流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认真总结去年“十一”黄金周的经验,适当调整限流措施细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加大提前预约售票的覆盖,并且,广泛宣传我们的现状和措施,让尽可能多的观众主动配合,才能够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缓解接待参观压力,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关键词“扩大开放面积”:76%面积将对外开放 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

  单霁翔指出,故宫将调整办公科研用房,通过建设好西河沿文物科技保护用房和海淀区上庄综合业务基地,将红墙内的办公科研场所全部迁出,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将行政库房、花房和院内所堆积的大量建筑材料等迁出紫禁城,净化故宫博物院内的环境和消除隐患。不仅可以把红墙内的殿宇还给观众,而且还可以将西河沿文物科技保护用房,建设成为文物科技保护长廊,向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适当开放。

  经过不懈努力,全部规划完成后开放区与非开放区的比例约为8:2,开放区包括开放展示和游客服务,未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的面积大约占全部面积的76%。故宫博物院将与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改善故宫周边环境、优化参观路线等方法提高参观质量,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弱开放与保护的矛盾。
 

关键词“建福宫”:绝不会成“顶级富豪私人会所”

  故宫内如倦勤斋、雨花阁等区域虽然目前修复保护状态较好,但因为空间极为狭小,光线不足,易损文物数量多,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不适合对公众开放。但我们已经通过科技手段,对原有文物和建筑进行数字扫描和影像摄制,并拟于今后的数字故宫中进行展示,使广大民众可以了解、欣赏。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公众关心复建以后的建福宫花园的合理利用问题。今后建福宫花园完全由故宫博物院管理,不会成为人们担心的“顶级富豪私人会所”。仍将用于举办小型展览、文化讲座、新闻发布等文化活动的场所,坚持和更加注重公益性原则,增强公众的参与性。去年以来,在这里已举办多次公益活动或学术活动,例如“孩子,圆你故宫梦”公益教育活动、“辛亥革命与故宫博物院建院学术研讨会”、“故宫学的范畴、体系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紫禁墨存 兰亭今咏”中华传统诗词大奖赛颁奖典礼等多层次多领域人员参加的活动等,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公众来到这里参加活动。

  关键词“管理”:故宫无小事 22项新制度将出台

  单霁翔指出,在加强博物馆功能方面有很多内容,其中展览是一个重要方面。故宫的陈列展览水平和社会影响不断出现新的面貌,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希望故宫的陈列展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就是突出文物展品和历史事件的关系,突出文物展品与原有环境的关系,突出文物展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总之突出故宫文化的特色。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文物藏品的内涵和价值,深入揭示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提倡精品意识,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力争达到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去年在午门展厅举办的《兰亭特展》就是在这些方面的有益尝试,根据观众调查的结果,国庆黄金周7天接待了4万多观众,无论普通观众还是专家都从各自关心的角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配合展览出版的《兰亭图典》、《兰亭的故事》和研发的兰亭系列文化产品,也受到了欢迎。

  在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方面。服务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大量涌入的观众,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接待能力和质量是严峻的考验。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故宫博物院应该热情欢迎每一位到访的观众,既不能靠提高门票价格,挡住普通民众的参观需求,又要尽最大努力为所有观众提供优质服务,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开放参观的关系。使故宫博物院成为能够享受精神文化的地方。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切实感受到,参观故宫博物院是一种美好的经历,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为此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实施首问负责、温馨提醒、咨询辅导、参观引导、提供资料、全天候讲解服务制度。

  在实现文化传播功能的提升方面。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国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开展日益广泛的合作,也确立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领域的突出地位。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立合作关系,达成两岸故宫合作的“八点共识”,不断推进全面深入合作与交流,并通过邮件、视频等方式沟通,确认进一步的具体交流计划。故宫博物院拥有全国博物馆唯一的出版社,近年来不断发挥这一优势,出版质量和出版数量不断提升,今后仍将成为故宫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故宫文化产品研发,突出故宫特色,配合每一次陈列展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文化产品,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心满意足地将“故宫文化带回家”。

  在实现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应更加注重科学,更加注重效率。故宫无小事,我们必须极其谨慎小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任何客观原因都不能作为懈怠的理由。上个星期,故宫博物院院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故宫博物院规章制度汇编》,正在抓紧修改、编辑、出版。包括“综合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古建与工程”、“观众服务”、“后勤服务”等11大类规章制度,例如“综合管理”类制度共有22项制度。在管理体制上,国家文物局正在进行有关课题研究,我们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展相应工作。在自身建设上,故宫博物院有完善的学术委员会、出版委员会、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政府采购委员会等议事机构和配套程序,组成人员也是多样的,而且不限于故宫博物院内部。比如科研评奖委员会,既有在职的研究人员,也有退休的老专家,还有社会机构聘请的权威专家、学者,又比如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除了院内的专家外,还有吴良镛、罗哲文、谢辰生、宿白、黄景略、傅熹年等遗产保护领域的大师级专家。

  在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提升方面。应创造条件、建立平台、形成氛围,推出和促进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宣传故宫专家与故宫文化,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故宫博物院在人才建设方面面临“门槛”,就是今后一段时间故宫博物院面临职工退休高峰期,一批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将陆续进入退休年龄,这些人才是故宫博物院的宝贵财富,退休以后还将通过返聘等多种方式,继续为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也十分珍惜每年数十名新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员工的选拔、培养,他们是故宫的未来,他们对于故宫文化的理解,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他们的职业道德坚守,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他们的服务社会理念等,都是故宫博物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鲜血液的不断进入,可以使故宫博物院的人才梯队更加合理。作为一项具体措施,本月故宫博物院将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培训,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当然,做好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方面,在一些方面甚至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全国文物博物馆发展的整体形势方面分析,正在面临着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的阶段。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在“质量提升”的诸多工作中,实现文物安全保卫水平的提升,应该永远放在首位。文物建筑、文物藏品、观众的安全是最令人担心的头等大事。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群,故宫的文物藏品具有极高的综合价值,故宫博物院又是接待观众任务最为繁重的博物馆,因此无论安防工作,还是消防工作,都存在复杂性和严峻性,保护任务极其繁重。防火、防盗、防踩踏、防突发事件,这些永远是我们头上的“紧箍咒”,必须警钟长鸣,对待文物要有“如履薄冰”之感。

  事实上,目前故宫博物院的安防设施难以适应新的挑战。已有的安防设施大部分建成于20世纪70-80年代至90年代,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与故宫博物院应具备的安全保卫需求和能力极不相称。因此,已经提出的整改措施要逐一落实,正在实施的安防改造工程,要根据计划继续精心实施。目前的安防改造项目实施完成后,故宫的安防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但是安防水平的提升需要永不停滞地开展,要及时保持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也就是说,在实施这一阶段安防改造工程的同时,就要研究进一步升级完善的方案,要努力通过“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全保卫的科技含量,实现对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安全的多种手段、多重保障、全面覆盖。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需要一流的设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不但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加强全体人员的素质,提升安全保卫等级,更新安全保卫理念。

  在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升方面,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对古建筑本体、动植物、室外陈设、气象、环境、藏品、游客、安防以及配套的非古建用房、管理监督体系等十个方面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建立数据库,以数字化监测管理平台整合资源,实现监测与管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近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已经正式委托专业部门编制,即将启动。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安排年度文物建筑修缮,一如既往地坚持进行科学严格的设计、论证和施工。继续加强修缮过程中的管理,加紧做好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报告撰写和出版工作,加强科研意识、课题意识。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故宫修缮工作已经进行常态化修缮阶段,要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设计、修缮存在严重危险隐患的、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建筑。今后不但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大修,还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岁修,注重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在实现基础设施保障的提升方面。故宫的上水、下水、热力、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线路,由于使用年代较久,普遍存在老化现象,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而且成为严重安全隐患,需要统筹加以提升,但是故宫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故宫文物建筑区域进行任何工程都要格外慎重,不能对古建筑、古遗址和馆藏文物造成任何伤害。因此制定和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时,必须把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设备、材料、技术等都必须符合故宫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特点。

  在实现藏品保护环境的提升方面。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类别多、级别高、价值大。其中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藏品对于保管环境有特殊要求。但是,故宫的文物库房使用年代久,与近年来一些新建大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相比存在差距。文物库房的文物柜具、陈列展厅的文物展柜,不能适应文物保管和陈列展览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地密封防尘、防震防爆。需要进行系统地、分批次地更新。为了提升文物藏品保管环境,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分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在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提升方面。故宫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近年来面临新老交替。对于新一代专业和学术人才来说,故宫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还将不断增加亲和力,使更多的符合故宫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并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伴随文物建筑修缮的展开、文物藏品保管编目的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的加强,文物陈列展览内容的丰富,文物文献资料出版的深入,各个业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课题意识、学科意识,科学研究成果必将不断涌现。
关键词“修复形象”:努力恢复好形象 欢迎批评和指教

  单霁翔指出,去年的一些事情,使故宫博物院的声誉受到了损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加倍努力,加以弥补。进一步发扬故宫博物院的好传统,好作风,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故宫博物院按照高标准开展工作,努力恢复故宫博物院的美好形象。今天,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说话,用工作成效来证明,尽快修复受损的故宫博物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故宫是大家的故宫,故宫的管理不但是故宫博物院全体职工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我们欢迎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欢迎对于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批评和指教,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完成好国家和民众交给我们保护好故宫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主动增强故宫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故宫,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理解。要积极加强与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虚心听取媒体和公众对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对我们工作的批评,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将其作为改进工作、强化服务、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以真诚、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赢得公众信任、赢得媒体支持。

  我感到故宫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在这里有着学不完的知识和学问。“故宫学”更是博大精深,我必须拜各位同仁为师,勤奋工作,尽快进入角色。多日来,我所接触的每一位“故宫人”,对于故宫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热盼和为之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对于故宫的未来发展都有着期待和信心。每当看到和听到这些,都感到十分欣慰和倍受鼓舞。作为一名“故宫人”,我感到无比光荣,充满骄傲,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决心和大家一起把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把故宫博物院建设好。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