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保卫战”正在打响
发表时间: 2012-08-30来源:

     打响“汉语保卫战”?——百余位学者质疑新版《汉语词典》收录西文缩略词事件追踪

     新华网上海8月30日电(记者孙丽萍)商务印书馆今年7月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因为收入了“NBA”等239个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日前遭到了100余位专家学者的联名“杯葛”,质疑此举违反法规。究竟孰是孰非?一场“汉语保卫战”似乎正在打响。

     西文缩略词“入侵”《汉语词典》?

     历时多年修订的第六版《汉语词典》新鲜问世以来,因其收录3000多条“新词酷语”而备受关注与热议。这其中也包括首次收录的239个西文缩略词。事实上,这些词绝大部分是学界俗称的英文缩略词、“字母词”。

     然而,包括“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翻译家江枫等在内的百余名学者近日却联名举报《汉语词典》违法。这些学者指出,把英语词汇“纳入”汉语词典,导致汉英混用,对汉语纯洁和汉语安全造成了威胁,甚至“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百余名学者的“举报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汉语词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词”,民间的声音多为赞同。理由十分简单:“CPI”“GDP”“ATM”“PM2.5”等英文字母词已经先入为主,由于简明易记、耳熟能详,早已为老百姓广泛接受,而翻译成“消费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自动取款机”之后反而有些不习惯。

     一些网民表示,外来词翻译严重滞后,不少英文字母词如“MP3”“PM2.5”等无法精准翻译,后者只能被解释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使用极其不便。

     “西文入典”:影响汉语规范但或不至“违法”

     “根据国际通行的语言规范,对于外来词语,如果一时找不到对等的汉语词汇,可以暂时采取‘音译’方式,直到找到令大众广泛接受的对等汉语词汇为止。例如,五四时期就大量出现过‘水门汀’(水泥)‘斯迪克’(拐杖)等音译外来词汇。但是不能在汉语中混杂英文字母,否则汉语语言的规范、语言的纯洁性都被破坏。”著名出版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认为,当下的语言使用“的确有点混乱”,作为汉语使用规范的《汉语词典》在这一方面尤其应该慎重行事。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专家学者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出版管理条例等法规中并没有关于使用外语词汇的明确规定,指责新版《汉语词典》“违法”稍显“过火”。

     记者查阅两部法规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而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使用语言文字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同年,广电总局也下发通知,要求在广播电视机构播出的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

     “《汉语词典》一次性收录两百多个西文缩略词,数量很大。我查阅过,旧版《汉语词典》中一共只有3个‘带英文’的词:3K党、X光和阿Q。”著名语言文字学者、《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认为,《汉语词典》收录大量“字母词”符合民众的实际需求,顺应了网络民意,但是将它们直接收入词典正文的做法欠妥,“其实,倒不妨在词典后面增加个附录解释”。

     保卫汉语并非杞人之忧,“汉化”外来语工作应抓紧

     争论虽然还在延续,但事实上,保卫汉语并非杞人之忧。

     随着中国全球化的步伐,互联网日益发挥巨大语言传播威力,中英文混杂使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某出版社曾出版厚厚一本英文缩略词词典,足见其进入汉语的数量之多、势头之猛。在互联网上,众多网民弃汉语词汇不用,而格外青睐英文缩略词,例如习惯性地把“人民币”用“RMB”来表示,等等。

     对于外语尤其是英语、日语“强势入侵”汉语的担忧,近年来一直萦绕于公众耳侧。早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捍卫汉语纯洁性的提案。

     眼下,相对于“保护汉语”和“开放汉语”两派观点,也有一种声音更趋中立,有学者呼吁,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立法或制定明确规范,将“汉英混用”“汉外混杂”的语言现象管理起来,以保护汉语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另一方面,语言必须符合民众的使用习惯,我国应针对外来语加快“汉化”和翻译,普及和推广汉语新词。

     “当下可以说是一个汉语新旧碰撞、中西交融的‘过渡期’或者‘混乱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中,我们对于外来词的进入不妨适度宽容,但同时更应抓紧时间、组织力量,逐步地把它们‘汉化’,转换成汉语用词。这方面需要汉语的专家努力,也需要翻译学者配合。”郝铭鉴认为,在立法规范汉语使用的同时,尽快把“入侵外文”转换为人们易读易记、方便理解使用的汉语新词,才是保护汉语的一大良策。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