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清代修订者贾存仁墓志铭出土浮山
发表时间: 2012-07-01来源:


《弟子规》清代修订者贾存仁墓志铭出土山西临汾浮山




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2月22日,卒于乾隆甲辰年(1784年)3月7日
 

  【山西青年报记者 王俊闳 通讯员 翟耀文 王合龙】
 

  一部奇书连接着两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李毓秀与贾存仁。作为《训蒙文》的作者,李毓秀夫子的生平经历,随着本报记者的多次考证,以清晰的脉络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然而,对《训蒙文》进行修订并将其更名为《弟子规》的贾存仁先生,至今却仍不为人们所熟知。斗转星移,随着时空的转换,历史湮没了先生的足迹,但其对《弟子规》这部奇书所做的贡献,却让后人时时追忆和缅怀。

  2012年6月中旬,记者踏上了山西临汾浮山这片贾存仁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穿行在古老的村落里,手抚一块记载着先生生前身后事的墓碑,历史与现实仿佛在面前交错,一种超然的宁静油然而生。

  我久久地凝望着这块高约五尺左右的墓碑,揣磨着,思索着,想象着200多年前的光景。

  修订《训蒙文》成就《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本奇书,由这本奇书延伸而来的文化是一种令人慨叹的奇迹。

  有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约有一亿多人在学习这本古老的书籍。这本薄薄的但透着深邃思想的书籍堪称全世界读者最多的奇书。然而,与这本书最初的作者李毓秀先生一样,修订者贾存仁先生的生平经历也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在亲临山西浮山之前,我们在一堆堆的史料中,通过大海捞针般的梳理和捡拾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身为大儒的贾老先生,其对《弟子规》所做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将《训蒙文》三个字改名为《弟子规》。当然,贾老先生对《训蒙文》一书的内容部分应当进行了更多的修改和订正,这从史志中“著有《等韵精要》、《弟子规正字略》等书”的记载就能感知一二。既是一本书,绝不会简单到仅有三言两语。但让人惋惜的是,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觅到《弟子规正字略》这本书的藏身之地,也就无法知道贾存仁先生究竟对这本奇书的内容做了怎样的修改。

  然而,即便仅凭其对 《训蒙文》名称的修正,就足以肯定先生对这部书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先生修订之前,《训蒙文》仅仅是一本“训教知识未开的儿童”的书籍,而名称与内容的更改,则使这本启蒙教材迅速变成了老少皆宜、人人皆须遵守的《弟子规》,也成就了《弟子规》“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美名。

  坟墓遗址处挖出石碑和砚台

  若非亲自来到浮山,若非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同志结伴到浮山张庄乡佐村进行实地探访,仅凭史志上的片言只语,贾存仁先生的生平经历可能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清代光绪版《浮山县志》载:贾存仁,字木斋,乾隆辛卯科副榜,事亲至孝,朝夕承欢,不乐仁进。家虽淡泊,而甘旨未尝少缺。尤工书法,精韵学,著有《等韵精要》及《弟子规正字略》诸书行世。祀孝弟祠。

  这段简短的史料,就是此前我们了解到的贾存仁先生的全部。更多的学者在提到贾存仁先生时最惯常的说法是:生卒年不详。

  然而,2012年6月13日,当我们一行多人来到浮山县佐村这个仅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时,一切竟然“柳暗花明”般地变得清晰起来。

  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佐村党支部书记贾在臣肯定地说:“贾存仁先生就是佐村人。”他称,佐村村北不仅有贾先生的墓,村内还有贾先生的后人。贾支书说,村里的贾姓人家能占全村住户的80%以上,而在历史上,他们的先辈与贾存仁先生就是人丁兴旺的贾家大家族中的一员。

  贾支书说:“村里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小时候都跟随大人为贾先生上过坟。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贾先生的坟茔被夷平并种上了庄稼。2008年,村北一家铁厂扩建时,从贾先生的坟墓遗址处挖出了一块石碑和一萝筐砚台以及其他物品。砚台等物被众人拾走,唯有石碑留在了原地。”在他的要求下,这块石碑被村人从工地上搬到了原先的贾家祠堂,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这个祠堂内。

  石碑?砚台?这不是能证明贾存仁先生生平经历的最好佐证吗?如果说石碑所载内容是历史的再现,那么砚台正是那个时代的文人所必需和特有的抒怀咏志的工具。中国传统文人都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通点:一副笔墨、一方砚台。因为一切的精神文化都需要物态作为载体,笔墨与砚台便是最便捷和不可或缺的承载文人思想与精神的武器。

  墓志铭再现贾存仁生卒时间

  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我们揣着不能自已的兴奋,默默地跟在贾支书身后来到了一所显得有些破败的院落,这所院落正是佐村的贾家祠堂。贾支书说,上世纪中期,贾家祠堂被改建为佐村小学,后来随着合校并点工作的进行,祠堂又被空了出来。祠堂的的大门上写着“爱存慤著”几个大字,其书写年代不详。推门而进,院内荒草丛生,杂物随意堆砌,一种历史的苍桑与悲凉感瞬间在心头凝固:古代文人相同之处除了笔墨之外,难道在时空的变换中最终都会有这般相同的境遇?李毓秀先生如此,贾存仁先生如此,是否还有更多的古代文人都是如此的落寞和孤寂?那么,今人留给这些大儒的栖身之地又在何处?

  贾家祠堂的正堂是三间进深宽阔的土屋,供奉和祭祀贾家先人的牌位和画像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风雨的冲刷,已荡然无存。我们的目光落在了地上一块五尺见方的石碑上。笔迹工整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碑面。荡去碑体上的灰尘,这些蝇头小楷笔迹之工整、刻法之细腻、书写之规范让人颇为惊诧。而让人感到更为惊讶的是,这块在嘉庆四年九月十五日由贾若芾、贾若蔚等人所立之碑正是贾存仁先生与夫人合葬时的墓志铭。

  从这块墓志铭中我们得知,贾存仁先生生于雍正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卒于乾隆甲辰年三月七日,终年六十一岁。其夫人比贾存仁先生年长一岁且长寿。被子孙称为贤惠备至的她,在七十七岁时离开了人世。之后,先逝的贾存仁先生与夫人合葬,其子女及后人撰写了这块墓志铭。

  石碑上简要介绍了贾先生的生平,但是六十多年虽短犹长的人生经历,岂能被一方小小的石碑所囊括。而在石碑上对其著书立说的介绍也仅有寥寥数语,又如何能反映先生在文化沃土上耕耘不辍的一生?

  但是,这样的一方墓志仍让我们欣喜万分,有了它,贾先生的生平便有了实实在在的出处,固然不会像李毓秀夫子那样,历史上模糊不清的生卒记载,最终引来了无数人的揣测。若从实物来讲,这块小小的墓志铭便是贾存仁先生生平经历和生卒时间的最好见证。

  家谱证实贾存仁系贾家十三代后人

  在浮山佐村贾文元老先生家里,我们看到一本今人根据古本整理编写的家谱。该家谱载,浮山贾家出自周朝姬姓,祖居山西,后迁至河南、山东。河南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并迁徙各地。其后人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渡重洋客居国外。历史上的名人有贾岛、贾思勰、贾谊等。贾存仁一支,便是祖上在明代时自河南洛阳迁徙至此。

  家谱载,贾存仁的父亲,贾家十二世传人名为贾皇宝,是清初的生员。贾皇宝育有二子即贾存仁和贾存义。作为第十三代后人的贾存仁又育有贾若芾和贾若蔚。因贾存义早年即亡,膝下无子,贾存仁便作主将次子贾若蔚过继给存义为子。

相关导读:

     山西省文史馆员与学者考察《弟子规》修订者故里引学界高度关注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2/0704/9264.html

     翟耀文:寻访《弟子规》清代修订者贾存仁故里即兴感赋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2/0701/9249.html

     《弟子规》清代修订者贾存仁墓志铭出土浮山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2/0701/9246.html

     李耀君参观《弟子规》原作李毓秀故居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0/0529/5043.html

     《人之规》——现代修订版《弟子规》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09/0501/867.html
 


【和谐中国网hxzg.net·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和谐文化大讲堂·弟子规现代修订者、台湾孔子学院教授李耀君老师弟子规讲座报告预约电话:010-5143 8660 短信158 1010 2998《训蒙文》清·李毓秀、《弟子规》清·贾存仁、《人之规》现代·李耀君】

相关阅读: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09/0501/867.html
http://www.hxzg.net/html/thkszjy/2010/0529/5043.html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