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平利县城关镇确定“1357”工作思路
发表时间: 2011-05-30来源:


陕西平利县城关镇确定“1357”工作思路
给力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平利县城关镇党委书记 杨飞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首年,是平利城关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年,按照“一城两区、一线四点、东接西衔、南北收缩、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基本格局和要求,确定了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1357”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总揽,以促推宜居县城、工业园区、旅游村镇三大承载板块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农民进城、劳动就业、居民社区、群众素质提升五项服务为保障,统筹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平安城关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七项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增加群众收入,致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一、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1、加快农民市民化。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鼓励农民进城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农民进城置业、落户和发展。切实维护进城农民农村既得利益,打消群众思想顾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给予进城落户群众城市居民待遇;扩大劳动技能培训,落实进城群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于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于进城建房、购房农户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年完成农民进城5001800人,提高城镇化率6个百分点以上。
2、加快农村城镇化。坚持全域城关、规划先行。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有效坚持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同时,加快编制村镇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城镇标准规划设计和布局建设,用规划引领发展。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原则上不再审批南北两山农民建房,加快城关城镇化进程。
3、加快农业产业化。坚持茶、畜、菜并重,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土地流转,扶持产业大户,培植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推介力度,把生产要素向大户配置,加速发展业主农业,把绝大多数农民从家庭承包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四,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基础教育力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群艺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提高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不断拓展社区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提升三大板块承载能力
以山水园林县城、陈家坝工业园区和龙头旅游示范区为重点的“一城两区”是城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承载板块,必须下功夫服务建好。
1、促建宜居县城。进一步服务于宜居县城建设,千方百计创造和维护好“一河两岸”、一级橡胶坝、东区堤路工程、新老街综合改造、强弱电入地、贯通西直街、众鑫、鑫华大厦、水晶郦城、富麟房产开发、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市政工程建设和烈士陵园扩建、殡仪馆建设施工环境;加快药妇沟、纸坊沟、金华、龙古集中安置区建设进度,扎实推进东关、坝河及其他城中(郊)村组民居改造;协同搞好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管理,提升县城品味,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吸引人口聚集。
2、抓建工业园区。服务建好迎宾大道、园区大桥和堤路结合、排污管网等工程,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征地拆迁等为企服务工作,促进武汉凯迪生物质能源、服装厂和琉璃瓦厂等一批企业尽快落户建设;建好陈家坝工业园区服务中心,为园区发展提供服务平台;建好药妇沟安置区公租房,为工业企业员工提供服务;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城关经济总量,承载城乡一体化发展。
3、建好旅游村镇。全力提升龙头旅游区建设水平,完成仿古一条街后续工程和群园荟萃、狩猎场工程建设,完善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耕文化园”五一前正式开园,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打造3A级风景区。同时,抓紧规划,加快纸坊沟旅游村建设,切实提升城关旅游村建设服务水平。按照“一线四点、东接西衔、南北收缩”区域发展布局,沿308省道沿线着力规划建设好徐家坝、长普太、药妇沟、金龙四个旅游村镇,向东对接长安生态农业观光区,向西衔承女娲山风景区,鼓励和要求南北两山农户进城落户和向集中区布局建房。做好扶贫攻坚和生态移民工作,力争当年新增到村镇集中区建房定居农户200户以上。
三、增强城乡一体化服务水平
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搞好综合服务是关键。
1、加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要准确收集信息,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对县城规划区外规模连片土地、林地、五荒地、河滩、水面、房屋等资源信息予以公布,依法规范流程,推进产权流转。年交易融资300万元以上。
2、加强劳动就业保障服务。镇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要进一步与有关方面合作搞好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本领,加快劳务输出,让更多的进城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增收来源。要求年组织劳动技能培训10个班次,劳务输出6000人以上,其中有组织输出达到3500人,力争进城、进入安置区的每户培养出12个产业工人。
3、倾力服务农民进城。镇推进农民进城服务中心要全面掌握县城和集中安置区房地产建设与规划信息,大张旗鼓地搞好对农宣传和政策咨询,引导和服务农民进城、进安置区购(建)房置业。要切实搞好购(建)房、信贷、办证全程代办服务,加快人口聚集,繁荣城市经济。
4、推进社区服务。把2011年确定为社区建设年,要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加大社区投入,力争建设平利中心社区,解决好南城、五峰社区办公场所,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为更好发挥社区职能创造条件。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参与城市管理,服务城市居民。同时,进一步加强村镇社区建设,规范徐家坝、龙头、药妇沟社区,力争规划建设长沙铺、普济寺、纸坊沟、金华、凉水沟社区,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5、提升群众素质。镇群众素质提升服务中心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分区域组织城乡群众进行素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竞赛评比活动,通过群众参与、互动等形式,有效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培育文明新风,年组织群众素质提升培训353000人次以上,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统筹七项建设推进力度
1、加强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在稳定现有茶园基础上,新建高效精品绿茶园200亩以上,绞股蓝精品示范园1500亩,流转管好“三里垭”茶园,建成一批茶叶加工厂及茶楼,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招商引资和蔬菜产业扶持力度,以土地流转为依托,给予相应扶持政策,培育蔬菜种植大户3-5户,加快传统蔬菜种植向设施蔬菜种植转型。同时,积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种植户入会,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全年发展设施蔬菜5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在巩固畜牧产业现有规模基础上,重点搞好正大模式生猪饲养,建设正大模式圈舍80栋以上,培育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1个,抓好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产业稳中有升。落实业主,搞好帮扶,在八里关、沙河等村发展烤烟800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做好金华、龙古、二道河、普济寺、三河等13个安平高速路沿线村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高速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切实做好徐锦路改造工程环境保障和通村水泥路养管工作;力争打通大药妇至洛河通道。抓住机遇搞好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服务好城南变电站迁建工程。各村要用好用足用活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7.18”水灾损毁道路、河堤的恢复重建和必要基础设施建设,建好集中安置区道路、堤防等基础设施,为人口聚集创造基础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协建好平利第二中学和县城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保持稳定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严格落实“蛋奶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学期统考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两个位次。高度重视民生,全面落实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政策,抓好农村低保、城镇居民低保扩面提标,做好弱势群体困难救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加大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投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确保群众医疗安全和质量。做好计生政策教育宣传,加强计生对象管理,落实好计生优惠政策,争取新建城关计生服务站,不断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4、加强文化建设。争取项目支持,力争开工建设县城中心文化站,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平台。继续加大农村书屋、文体设施、“村村通”的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有效抓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机关、村(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地文化支持。
5、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生态立镇,持续抓好退耕还林管护、天然林保护,抓好南北两山绿化点和旅游村镇、机关绿化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为创建省级山水园林县城服好务。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工作,切实加强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确保林业资源安全。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切实抓好村镇环境卫生,打好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基础,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6、加强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抓好平安创建、安全生产和防汛防震防滑避险,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规范信访程序,维护信访秩序,努力把各类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化解在村组。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建好“民兵之家”,搞好民兵预备役和公共事件应急队伍建设,服务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按要求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和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建强镇村(居)两级班子,提高村(居)干部待遇。以创建市级“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委为目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力争实现年度晋升二类村党组织11个以上。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有效推进机关建设,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建好标准化档案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和谐中国网